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专版

浙商回归助转型
科技创新促发展

  浙商回归助转型

  科技创新促发展

  一曲《游子吟》,唱不尽天下游子回乡反哺的热忱;

  一种创新,30年发展成就“政产学研金介用”的“德清模式”。

  德清始终把浙商回归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招,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聚焦浙商回归项目,提升县域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有效投资持续增长、创新驱动不断见效,全面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

  论文写在产品上

  研究做到工程中

  成果转化到企业里

  效益体现在市场上

浙江省首个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

  自浙江省首个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落户德清以来,德清立足先行先试,围绕成果发现、加工、交易、实施四大关键环节,探索成果转化机制,打通科技成果落地“最后一公里”。目前已有中科院金融信息技术研究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6个院校签约入驻,建立了成果中试基地;全县已有530多家企业与全国1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仅2013年,已有44项科技成果在企业实施转化。

浙江省金融创新

示范县

  德清是浙江省首批金融创新示范县之一。2013年8月,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在德清设立全省唯一的浙江省长三角金触后台基地。每年安排5000万元设立“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目前,已经引进金融后台及后台支撑机构15家,总投资超40亿元;引进基金投资类企业180余家,管理资产规模超45亿元。通过加快发展现代高端金融服务业,推进金融产业与互联网高度融合,德清正努力打造长三角的“新泽西”。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

“南园”

  2011年,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和德清县共同建设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2012年,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论坛永久会址”落户德清;2013年,地理信息产业园被认定为省高技术产业基地。截至目前,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已经集聚地理信息产业企业46家,集聚度全国领先,产业园内66幢产业大楼全面开工,被业界称为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南园”。

  游子回乡 浙商回归

  德清,孟郊故里,游子回乡,浙商回归。近年来,德清始终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扎实的举措,深入推进浙商回归工作。

  全民招浙商

  以企引企、驻点招商、中介招商三管齐下,切实抓好选商引资“一号工程”。

  大力宣传引导,积极鼓励企业选商引资。率先制订出台了《关于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选商引资的奖励试行办法》,广泛动员企业通过采取以商引商、外资并购、境外上市等多种形式,引进浙商回归项目。注重选强配优,切实强化专职驻点招商工作,研究出台《德清县强化驻点招商工作方案》。今年9月,通过“挂牌招才”,充实了14名“想招商、爱招商”的机关干部到招商队伍。目前全县共抽调驻点招商人员100余人,重点引进浙商回归重大项目。设立招商代表处,开展中介委托招商。积极发挥侨务、工商等部门的优势,选择有实力的商会、中介机构、知名企业和关系广、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委托招商,做好专业化、小型化招商活动。

  1至3季度,全县共认定浙商回归项目25个,到位省外资金33.17亿元,同比增长25.5%,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7%;18个省“411”重大项目投资35.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2.9%;引进“大好高”项目43个,同比增长330%,完成市下达全年目标任务的252.9%。

  拓展大平台

  德清创新开发模式,优化城乡要素配置机制,推进闭坑矿地综合开发利用,提升平台承载能力,大力构筑浙商回归产业集聚高地。

  以德清经济开发区、临杭工业园区、科技新城、德清工业园“四大平台”为重点,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装饰建材三大主导产业和地理信息、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3+X”工业产业,积极构建浙商回归产业集聚高地。截至9月30日,四大平台37个建设项目已开工25个,竣工4个,累计完成平台投入14.26亿元,新拓展平台面积4115亩,新建成平台面积3694亩。

  同时,德清紧紧抓住省闭坑矿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这一契机,打造砂村高新技术园区,累计投入4.8亿元。一期北区已经完成5条道路主体工程,道路框架基本成形。目前已启动南区发展大道、创业大道等“三横一纵”道路建设工程,南区道路主体框架即将成型,一个砂村高新技术园已初具雏形。

  当好“店小二”

  加快以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大力弘扬“马上办、马上干、马上落实、马上解决”的工作作风,积极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县域,真正做到“不让一个投资者在德清受委屈”。

  按照“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满意导向”的要求,推出“七联审批”工作机制,简化程序,提高效能,打破影响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做到了“政府投资项目部门审批时间60天,企业投资项目流程审批100天”。其中联合图审、联合测绘、联合验收从原先的193个工作日压缩至目前的16个工作日,提速达92%。强化督查考核,着力营造选商引资浓厚氛围。研究出台《“工作亮相,考核亮牌,问责亮剑”方案》,将全县各乡镇、平台、相关责任部门全年选商引资工作目标任务详细分解到5个关键时间节点,对考核结果予以亮牌。目前共亮牌4次,有15个乡镇(平台)被亮牌,其中亮蓝牌(完成指标任务)51张、黄牌(未完成指标任务)8张、红牌(连续两次未完成指标任务)1张。千名干部争当“店小二”。2014年5月,出台《“帮扶解困助转型、政企同心促发展”百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注重一对一精准服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截至目前,已走访企业(项目)1035家,收集问题413个,解决379个,因企业自身问题未能解决的问题也落实相关部门一一上门解释,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能落实。

  德清模式 改革创新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德清县砖瓦厂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创办“科研生产联合体”;八十年代初,乡镇企业——湖州钢琴厂成功聘请上海钢琴厂4位技术人员,农民实现了造钢琴的梦想。1984年,这种“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举措,被中科院称为“德清模式”。如今,经历了30年的探索实践,“德清模式”不断深化完善,创新回答了“科技成果从哪里来、科技成果如何转移、科技成果如何加工、科技成果如何转化成生产力”的系列问题,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金介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之路。

  科技成果从哪里来

  成果发现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提和基础。

  德清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出台“工业强县36条”,明确企业所享受的各类税收优惠总额、企业奖励所得的“两个50%”必须用于技术研发、技术创新等,引导企业主动寻找科技成果。2013年至今,组织开展了15次专题对接交流活动,已成功实现信息互通对接31项。出台《科技招商认定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科技招商扶持政策,强化“大好高”项目选商引资与“高精尖”科技成果招商。目前,已成功引进科技成果项目45项,切实增强成果带土移植的成活率。

  科技成果如何转移

  成果交易是科技成果快速流转的主要途径。

  德清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成立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建立“科技成果超市”和企业化运作的“科技e市场”。2014年1至10月,共发布技术需求与难题91项,促成网上技术合同登记62项,成交金额4162.54万元。组建成果评估中心,建立第三方评价服务机制,提供知识产权及法律、投融资、专家人才等一站式服务。同时,选择一批通过网上技术市场对接、在线上形成竞争意向的科技成果,通过竞价的方式进行产业化对接。逐步探索在科技市场开辟网上竞价交易专区,开展竞价交易活动。目前,已组织3次全省网上技术活动周,实现成交金额2670万元。

  科技成果如何加工

  成果产品化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

  德清着眼于提高产品成熟度和稳定性,充分发挥各类创新研发平台作用。联合科研院所和具有中试条件的企业合作共建中试基地,鼓励建立独立运作体系,对行业中小企业开展委托中试、合作中试,将科技成果进行加工、分析、测试、再研发。加快推进县科技创业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新城孵化平台建设,探索建立“中试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的孵化培育模式。目前,国家级孵化基地有在孵企业86家,累计孵化毕业企业83家。对外积极引进科技人才研发团队,集成合作院校先进技术成果,打造集产品技术研发、中试孵化及产业化、科技服务、人才培育等为一体的技术转移转化综合体。

  科技成果如何转化成生产力

  成果产业化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终目标。

  德清着眼于将成果转化到企业里、效益体现在市场上,形成整体的转化能力和有效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重点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功能区作用,承接科技招商项目和科技型企业落地。目前德清已有7家高新技术企业成功上市,2014年1至10月,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17.1亿元。高标准建设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引进各类地理信息企业46家,总投资66.43亿元。成立全省首家县域科技支行,建立科技信用推介制度,不断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探索建立“政府+银行+保险+担保+小贷公司”风险共担机制,加快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目前,德清科技支行已为200余家科技型企业累计发放贷款18亿元。制定出台“1+N”系列人才政策,规划筹建“千人计划”产业园,严格落实“人才绿(红)卡”制度,不断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7 浙商回归助转型
科技创新促发展
2014-11-21 浙江日报2014-11-2100007;浙江日报2014-11-2100008;浙江日报2014-11-2100009;浙江日报2014-11-2100012;浙江日报2014-11-2100015;浙江日报2014-11-2100016;浙江日报2014-11-2100020;浙江日报2014-11-2100011;浙江日报2014-11-2100013;浙江日报2014-11-2100017;浙江日报2014-11-2100018 2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