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旅游新时代
□朱 红
旅游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全新的旅游时代已经加速到来。把握规律,顺势而为,才能胜出战赢。但是无论时代环境怎么改变,不断适应环境的深化改革和旅游惠民的主旨永远不会改变,只有围绕这一根本落脚点,旅游业才能长期稳定兴旺发展。
以市场化推进深化改革。应对新形势,充分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显得更为重要,让企业成为旅游发展的主力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突出多渠道多元化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投资旅游,积极引进工商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租赁等多种形式进入旅游行业,充分发挥和尊重市场在旅游资源开发、经营、管理方面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不同产业的企业参与旅游活动的组织、旅游产品的开发,努力促进旅游传统企业主动跨界跨产业整合资源,转型升级。同时,进一步厘清政府和企业关系,政府部门要转变职能,减少审批环节,放权于市场,放权于协会,发挥好中介组织的作用。
以信息化提升公共服务。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主体、多层次”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从国内外最著名的旅游城市看,发展旅游最核心的是三要素:知名度、便捷度、满意度,而其中便捷度又是提高旅游品牌知名度和游客满意度的基础和前提,网络时代为旅游活动最大程度便捷化提供了技术支撑。要注重建设智慧化、“一键式”的旅游自助服务系统。建设智能手机导游系统等APP平台、智慧旅游城市微信公众平台和自助自驾游网络平台,促进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导旅游社会服务向标准化、个性化发展。
以全域化铸造旅游产品。全域化既包括空间的全区域化,即把整个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行打造,又包括行业的全领域化,即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旅游需求已丰富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要求整个旅游产品体系也必须随之不断丰富和立体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广度和开发深度都应当进一步加大。打造主题明确、特色鲜明、体验丰富的休闲旅游产品,注重高中低端产品的统筹开发,在扩充传统观光型初级产品的同时,打造复合型的旅游产品,实现观光、休闲度假和专项产品的结合,人文、自然和社会产品的结合。
以标准化强化品质保障。顾客满意是旅游服务的最终目的。随着旅游需求迎来井喷,旅游标准化建设步伐亟需加快。做好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和推广实施,加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推广步伐,确保旅游服务品质和产品价格的关系显性化。无论是旅游企业在设计旅游产品过程中,还是政府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旅游标准化建设都要以人的需求作为源头进行追溯,从游客萌生旅游意愿、咨询、购买、体验、反馈、投诉等整个流程来建立和实施标准化体系。在坚持标准化的同时,必须努力体现个性化,不断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私人订制”式的旅游服务,来提高产品附加值。
以电商化促进转型发展。旅游商简单“卖人头”式的盈利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合当今旅游经济和旅游市场要求,旅游电子商务正不断壮大甚至将成为主流,2013年中国旅游集团20强中,纯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就占据了四席,还有五个集团旗下也各自拥有旅游电商平台。网络时代引领消费者参与旅游更全面和深入,网络电商应当成为旅行社的经营模式或合作伙伴,而绝不仅仅是营销渠道。因此,传统旅游商如何将自身优势和网络电商平台结合起来,正是企业转型的核心。
以全民化塑造品牌形象。把整个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宣传推广,挖掘地方个性、塑造地方主题、扬名地方品牌、提升地方形象,已经是当今旅游竞争的核心。一个地区旅游氛围的营造需要全民参与,旅游作为社会性产业关联各行各业,旅游目的地形象也涵盖了各个领域,渗透到城市社会的每个细胞。事实上,旅游品牌塑造,必然是一个全民参与、主客共享、公众受益的过程。在明晰形象定位、塑造城市品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各种终端平台,丰富宣传手段,针对目标市场开展旅游宣传推广。
以更优化打造惠民产业。旅游作为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越来越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的幸福产业,服务群众、为民惠民是旅游工作的根本落脚点。要让农旅融合、旅游惠农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以结对帮扶为主要方式,以引进发展资金、做优农旅产品、搭建营销渠道、推广先进模式、强化生态保护为重点,帮助农民发展乡村旅游、发家致富。要推动旅游业由单一经济导向向社会化导向转变,使旅游业成为更加贴近百姓的幸福产业,推进休闲制度的设计与保障、休闲设施的开放、休闲产品的开发,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市场化与公益性相结合,使老百姓都能平等地享有公共休闲产品和服务。
【作者为金华市旅游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