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龙游组建林业专业服务队

生态护林添“新兵”

  本报龙游11月19日电 (见习记者 何双伶 县委报道组 蓝正伟 冯炜旭) “今天有空来割草么?”一大清早,龙游庙下乡芝坑口村村民袁维贞就拨通了邻居李长寿的电话,请他为自家承包的30多亩竹林劈山。“一天付300元,老李5天就能完工。要是雇粗工手工割草,一天要150元,得花上20来天。这样一算,请老李划算多了。”60岁的袁维贞告诉记者,由于两个儿子都在外打工,自己和老伴又要看店,每年她家都得雇人清理承包的竹山。

  割草专业服务队的成立,源于龙游县今年全面推开的“一产生态栽培”政策。据龙游县林业局局长陈雪华介绍,政策主要通过有机肥上山、机械除草、推广生物和物理的病虫害防治方式等措施,来推动林业的生态培育。为此,县里引导、扶持村民组建了若干种林业专业服务队,如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队、施肥专业服务队、采伐专业服务队等,目前最受大家追捧的当属割草专业服务队。

  身穿绿色迷彩服,头戴明黄色油锯防护罩,背挎嗡嗡作响的柴油割灌机……走进溪口镇的西可林场,专业割草示范队队长吴根祥正带领着4名队员忙碌劳作。他们娴熟地操控着手持传动杆,不锈钢刀片过处,一排排灌木杂草应声倒地。“我们每天清晨7时准时开始工作,中午匆匆扒几口饭就要接着干活,一直到下午4时30分才下班。”看到记者,吴队长关掉割灌机,介绍起割草队的工作来。

  由于每座山的坡度与植被的密集度不同,割草的速度会有快慢之分。快时一天每位队员能割6亩地,慢的话割2到3亩,远高于手工每天1.5亩的效率。自去年7月成立以来,割草队成为竹林承包户眼中的“香馍馍”,纷至沓来的预约电话让队员们忙得不可开交。仅今年7月至今,吴队长就带着队友完成了龙南山区近5000亩的除草任务。

  与此同时,割草队也成为了龙游竹海的“绿色卫士”。据县林业局总工程师吴柏林介绍,近年来,劳动力价格上涨,农民图方便就往林地里洒草甘膦,这样三五年都不用除一次草。但化学制剂有不少副作用,造成了土壤板结等问题。低矮灌木、杂草的消失,还使得林地的表层土壤异常疏松,造成水土流失。机械除草之后,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冬季大雪压竹导致的山体滑坡了。

  机械割草的应用,不仅带来生态红利,更让村民们的荷包鼓了起来。在芝坑口村,以往村民常通过打零工或是帮人劈山赚钱,一天的工资大约100多元。“现在赚钱轻松多了。帮人割草,我一个月可以多赚3000多元,收入翻了一番。”李长寿笑着告诉记者。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生态护林添“新兵” 2014-11-20 3699802 2 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