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优化公共服务吸引人才和资本
这儿创业更轻松
记者 袁华明 通讯员 范建荣 卢娟
记者 袁华明
通讯员 范建荣 卢娟
在杭州余杭区的临平、未来科技城以及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周边,总能看到行色匆匆的白领,大多随身携带公文包和手提电脑,他们是集聚在余杭的创业者。不断融入杭州主城的余杭区,通过优化创业环境,吸引了众多的创业者,这里已经成为创业者的集聚地和大本营。
探索“并联审批”
余杭区的瑞王纺织品公司申请材料交上去才两天,就接到了区市场监管局注册窗口打来的电话,这么快就已经可以拿到企业执照对于创业者来说无疑是简化了准入的流程。
“并联审批改革在企业注册登记部门已经探索了10年左右了。”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科科长宋晓波告诉记者,早年为了解决企业注册登记时手续繁琐的问题,对一些前置审批实行“一门受理、并联审批”的做法,也就是说,申请企业注册对于环保等前置审批,不用自己一一去跑,工商部门受理后会统一在后台同时进行审批,这样就大大节约了审批时间。
2011年6月,余杭区行政服务中心、工商分局等六部门就已联合出台《工商企业注册登记多证联办“一窗式”审批操作办法》,凡在余杭区设立企业,只需到区“市民之家”工商窗口统一填写申请表,就可在两个工作日内一次性领取工商营业执照、质监组织机构代码证、国税和地税税务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企业公章等各类相关证章。网上鼠标一点,步行几分钟,到一个窗口,填一张表格,很快就办完公司开业的所有手续……余杭区的这个“微审批平台”试点一段时间后,去年3月12日正式上线,通过这一平台可以进行“多证联办”。
余杭区行政服务中心有关人士把新的做法归纳为“五证一章联办”。企业申请注册登记时所需要的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统计、公安等部门的相关事项,统一到注册综合窗口受理,两个工作日后也还是在同一个窗口就能拿到所有的证章。
记者在余杭区行政服务中心的相关窗口看到,有一本记满了企业名称的本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目前,1200多家企业享受到了这种快捷的政府审批服务。
政策体贴入微
位于余杭迎宾路555号的杭州555电商创意产业园,集聚了近百家电商企业。这个园区地理位置优越,离高铁站、地铁站和临平城区都只有5分钟车程。记者看到,这里不少电商企业的门面虽小,但青春阳光都写在了创业者的脸上。
一位刚刚入驻的创业者说,除了地理位置优越之外,更为关键的是给了创业者很好的政策。园区招商部经理李涛说,这里招商之所以很成功,是因为对创业者来说租金压力较小。
今年余杭区专门下发了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电子商务园区年度考核达标的,按每天每平方米0.3元的标准进行补助。李涛告诉记者,因为园区有这个补助,所以对创业者收的租金也作了相应的减少。“这样可以让创业者更有奔头。”
电子商务是余杭区的特色产业之一,特别是阿里巴巴西溪园区落户余杭后,产业特色更加鲜明。记者在余杭采访碰到了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卢裕安,小卢学的是信息工程,懂技术的他刚和同学成立了一家电商企业。“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客户端,将为小微企业提供一个销售渠道,整体架构是大学毕业时就基本确定的,现在开发也进入内测阶段。”作为余杭本地人,小卢之所以回乡创业,是看到了这里的创业环境和产业集聚。“与大杭州毗邻而居,我们在配套方面并不输给人家,而且这里的政策更加优惠。”
记者在余杭采访时发现,很多创业的本地大学生把本土的特色文化、特色产业都融入了创业之中,比如中泰笛子、百丈竹子、塘栖枇杷、径山茶叶等都成为创业者看好的产品,让这些本地农副产品插上电商的翅膀也成为这些创业者的共同梦想。余杭区出台政策,对本地农副产品线上销售进行奖励。
办好产业平台
除了本土创业,良好的创业环境也让不少外地创业者纷至沓来,还带来了创业投资和项目。记者从余杭区商务局了解到,近年来由于良好的创业环境,外来投资创业者明显增多。
从河北来余杭创业的陈怡在乔司买了房子,他决心在此安家。从当年被老乡带来打工到创业,现在他已事业有成。在余杭打拼的外乡人有很多,如今他们已经融入到余杭发展之中,也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余杭也对他们一视同仁,提供了优质服务。
位于余杭区西部的未来科技城集聚了众多的海归创业者,是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创业乐土。“不仅有产业政策,还有金融配套政策,这让创业者可以丢下包袱,专心创业。”杭州龙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朱笑慷自己也是海归人士,刚到未来科技城创业时,得到了创投公司的青睐,如今他自己也开始做起了量化基金,成立了一家高科技资产管理公司。
依托重大产业平台,外来投资创业者在余杭找到了创业的新感觉。今年2月,余杭集中签约、开工了一批重大项目,包括一批回乡投资的浙商对余杭的环境都赞赏有加。
“无论是初次创业者还是外来投资创业者,政府部门都会各司其职,努力提供好各种服务,营造良好创业环境,让他们安心创业。”余杭区商务局副局长张一巍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