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景象

“农村淘宝”正闹猛

  本报记者 胡元勇 摄影报道

  近日, 在桐庐第二届电子商务发展大会上,“阿里巴巴”正式签署“农村发展战略落地桐庐试点项目”,这意味着“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打响了第一枪。

  “生活要想好,赶紧上淘宝,东跑西跑,不如上村点淘宝……”在桐庐县富春江镇金家村随处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

  自从淘宝在这个小村庄打开市场以来,村民天天跑到村口郑礼英的小卖部来淘宝。

  选择订单,点击支付,输入支付密码……10月29日,郑礼英面前的电脑屏上出现支付成功的提示,村民吴罗英完成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的第一单生意。

  桐庐县农村淘宝服务中心以及金家村、俞赵村、里董村、渡济村的“农村淘宝”同时开通。

  网上代买农耕物资、家用电器、日用百货;网上代卖特色农产品、代缴水电费、通信费……在未来的日子里,像金家村这样的村级服务站将成为阿里巴巴培育农村电子商务生态体系的重要支撑。

  “未来三至五年,全国村级服务站数量预计将达到10万个。这些站点将承担起‘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阿里巴巴集团一位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电商的运作,让农村也享受与城市一样的消费选择。”

  对小卖部店主郑礼英来说,这是新挑战。“阿里”专门派人给她培训了几天,还免费给她注册了网店,未来的日子,生活或将迎来令人欣喜的变化,她的小卖部也开始转型升级。“双十一”这天,她的小店里就有好几千的订单。

  阿里巴巴同时启动了千县万村计划,将以桐庐为试点,用3个月时间,覆盖50个村点,一年覆盖200个村,为全国农村电商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通过电子商务,农村多了一种消费选择,同时也有利于更多的优秀人才回归农村,让农民买到更便宜更好的商品,同时也让农产品足不出户就能卖到全世界。


浙江日报 人文·景象 00014 “农村淘宝”正闹猛 2014-11-20 3696848 2 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