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景象

传承越剧的孩子

  本报记者 陈庆港 摄影报道

  在杭州图书馆的一间并不算很大的教室里,一群身穿着戏装的孩子正在随着老师的口令,一板一眼地走着台步。这些孩子年龄不一,身高相差也很大,但他们的每一个动作却都出奇的一致。这些孩子都是杭州目前唯一的一个少儿越剧培训班上的学员。少儿越剧培训班是由杭州越剧传习院、杭州图书馆在2013年春天联合推出的一项公益培训班,这个培训班为儿童搭建了接触越剧、认识越剧、学习越剧、走进越剧的免费教学平台。培训班首期招生20个孩子,年龄在5至12岁之间。虽然孩子们因为年龄的差距在理解和学习能力上都有不同,但他们对越剧的热爱是相同的。公益传授孩子们越剧的老师——著名越剧演员陈晓红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下大暴雨,她沿着台阶朝着教室走去,心想这么大的雨,孩子们肯定不会来了。然而当她推门而入时,眼前的情景让她感动,孩子们正在等候着老师的到来。在纠正身段姿势时,她又发现孩子们的衣服被雨水淋湿了,湿得都可以拧出水来,但却没有一个孩子发出怨言,还像平时一样专心地上课……这时,一股温暖的感觉从心底升起传遍她的全身。

  培训班每周五晚上18∶30上课,以两年为一期。一周总共才一个半小时的培训,在这一个半小时内要学习基训、指法、台步、唱腔,表演等内容,上课期间,除了喝水的时间,孩子们几乎都是在争分夺秒地学习着。培训班开班一年多以来,孩子对戏曲的兴趣越来越浓。曾有孩子问老师:“你说他们在骑马,怎么没有看见马呀?”“古代的人说话都是这样唱的吗?”对于这些问题,老师一时可能很难向他们解释清楚,但它却仍令老师感到高兴,因为老师在这些问题里看到了孩子们对于越剧艺术的思考和探究,看到了越剧走向未来的希望。


浙江日报 人文·景象 00014 传承越剧的孩子 2014-11-20 3696836 2 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