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3版:世界互联网大会专刊

茅盾(1896—1981)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观前街。

  茅盾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进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茅盾在他的《可爱的家乡》写到,“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漫长的岁月和迢迢千里的远隔,从未遮断我的乡思。”他是我们的一个乡亲,一个在外奋斗的游子。读着他的《香市》,“从前农村还是‘桃源’的时候,这香市面上就是农民的‘狂欢节’。因为从‘清明’到‘谷雨’这二十天内,风暖日丽,正是‘行乐’的时令,并且又是‘蚕忙’的前夜,所以到‘香市’来的农民一半是祈神赐福(蚕花廿四分),一半也是预酬蚕节的辛苦劳作。所谓‘借佛游春’是也。”茅盾是这样爱着他那桃源似的故乡乌镇。

  1981年3月14日,茅盾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每4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字数13万以上的长篇小说。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郁达夫对茅盾极为推崇:“茅盾是早就从事写作的人。唯其阅世深了,所以每不忘社会,他的观察的周到,分析的清楚,是现代散文中最有实用的一种写法。中国若要社会进步,若要使文章和实际生活发生关系,则象茅盾那样的散文作家,多一个好一个。”

  茅盾逝世两年后,中央批准全面整修复原茅盾故居。修复的茅盾故居再现了主人童年时代的环境,推窗便见茅盾手植的天竺和棕榈,青青枝叶,给古旧幽深、人去楼空的故居平添生气,让人感觉到生命的延续与灵魂的附存。


浙江日报 世界互联网大会专刊 00023 茅盾(1896—1981) 2014-11-18 浙江日报2014-11-1800017 2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