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浙商求学哈佛商学院
颜丽群:爱学才会赢
记者 杨振华 通讯员 吴昊斐
记者 杨振华 通讯员 吴昊斐
39岁,收到哈佛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在衢州,浙江力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颜丽群的这份荣耀,在外人看来不亚于金榜题名。
但对颜丽群自己而言,这无关荣誉。这只是到国际顶尖学府深造的梦想实现,是坚持学习、不断自我提升的一个节点。学习的目的是提高自我,而不是炫耀“学历”称号。
作为一家起步不久的企业“掌门人”,颜丽群尚不敢与大家分享成功的经验,但她近十年来坚持学习的心得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心得一:
为什么要坚持学习?
颜丽群最初的学习动力,来自职业危机感。技校毕业后,在同一家工厂同一个岗位上,日复一日地上了十年班,她突然想:每天干一样的工作,如果有一天不做了,我还可以干什么?
再不改变就老了。颜丽群决定辞职,2003年以分析员的岗位跳槽到一家民营企业。在这里,她的危机感愈加重起来,尽管发展态势看起来不错:从分析员,调换到市场营销,再被提拔为办公室主任,进入公司管理层。
“我做的工作,都没有很强的技术性,大家都可以做,很容易被取代。我必须要有自己的技能,即使失业,还能有一口饭吃。”颜丽群一直对英语感兴趣,能用流利的英语与国外客户谈笑风生,让她觉得很“高大上”。所以,2005年她报读了电大商务英语专业,尽管所在公司并没有外贸业务,不需要会说英语的人。
2006年,颜丽群从妹妹那里借来20万元,开始自己创业。企业起步的艰辛、家里孩子的培养,一度让她产生念头,放弃“可有可无”的求学路。“每个阶段其实都很辛苦,我始终认为,今年的苦到了明年就成了传说,艰难总是会过去的,就像现在,迎接我的就是惊喜。”颜丽群说,当时大家都觉得读了没用的英语,正是现在能通过哈佛商学院面试的坚实基础。
颜丽群毫不讳言,自己是一个急性子。“进入商界后,觉得自己越来越浮躁。看书、学习是一个好方法,强迫自己静下来,找到内心的平静,开阔个人的视野,然后进行自我沉淀,改变自己。”
心得二:
为什么要“考”着学习?
如果说,读商务英语纯属危机和兴趣使然,那么颜丽群创业后再修学MBA,则是自身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其实很多人说,我可以去读EMBA、上总裁班,同样可以学到经营管理经验,还能建立很多人脉关系,拓展生意圈。”颜丽群不这样选择,她要“考”,她追求的是实打实的学习。经过全国统考到浙江大学读MBA,她的同班同学里,有在职的、有脱产的还有本科毕业生,学习氛围相对更加纯朴。
进入浙大的这一年,正是颜丽群创业转型期,从塑料设备生产转到高分子材料和新能源材料。事情无比繁杂,数次“逃课”、“打酱油”后,建立纯朴友谊的同学主动开始关心帮助她。尽管同学们并不是企业家、没有强大人脉圈,但无私的帮助依然令她感动。
“下半年我就修满学分了,通过正规系统的梳理和学习,受益很多。”颜丽群说,不少案例分析、经验交流都让她找到了经营企业的“法门”,而且不再是遇到问题才解决问题的发展模式,对企业未来发展有了规划性和战略性思考。
现在,颜丽群的新公司刚完成一期建设,二期已经启动。二期规划中的办公楼尚未建成,员工的办公环境非常简陋,但学习氛围很浓。公司办公室主任陈玮是一名大专毕业不久的“90后”:“董事长经常鼓励大家多学习,手上要有技术。像出纳就让她考会计,学历低的考更高的文凭,考出来就加工资给奖励,连考驾驶证都给报销学费。”
心得三:
哈佛面试挺轻松的
颜丽群不爱应酬,考托福和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期间,特地在家“闭关”一月。
很多人想知道颜丽群是怎么通过面试的,她笑着说,自己很紧张,但过程其实很轻松,面试结束就知道了结果。
“我申请了纽约大学、迈阿密大学和哈佛大学3个大学,半个多月前进行面试,通过互联网跟美国的面试官对话。”颜丽群说,面试其实就像一场谈话,聊衢州、聊求学经历,谈浙大MBA的学习情况,然后询问企业发展状况。
力捷化工2012年成立,去年才正式投产,目前员工40多人,今年产值预计8000多万元。哈佛的面试官,特别问了公司在衢州的发展地位,这让颜丽群有些担忧:哈佛商学院录取的,大多是具有强大企业背景的成功人士,作为一家新公司的负责人,实在有些上不了台面。
谈话结束,面试官反问道: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颜丽群斗胆问道:我想知道,我通过面试了吗?面试官当即笑着给了一个肯定的答复:“YES!”对方特别肯定了她的语言能力,认为她可以在哈佛完成学业。
“我的英语学习方法,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个借鉴。”颜丽群说,她原来也和大部分人一样,英语基础不好,开始学后,先看欧美大片,每天一部,听、看人物说话,慢慢地有了语感,再看英语文章,然后才是去记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