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政治纵深·法治浙江

社会服务管理中心遍布城乡——

基层治理的浙江样本

  在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活跃着一支特殊队伍:今年5月刚公开招聘的40名综合服务管理协管员,他们与镇行政执法中队、劳动监察等专业人员整合,接受严格培训后,组成一支全新的社会综合服务管理大队。队员全部纳入到所在村(社区)的网格,履行信息采集、社会管理、服务民生等多项职责,并协助处理其他社会事务。

  眼下,在我省的乡镇、街道,有一个地方必为当地居民关注——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截至目前,全省1358个乡镇(街道)建立了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构建起集社会管理、维护稳定、平安建设、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工作平台,形成一张护佑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平安大网。

起源:痛定思痛探新路

  2004年,杭州市余杭区乔司街道建立起全国首家综治工作中心,这背后,有着特殊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乔司街道地处余杭区南大门,是杭州市区向东延伸的重镇,户籍人口4.2万人,流动人口却达到8.8万人。2000年前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当时的乔司镇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刑事案件发案量居高不下,烟花、烟草市场秩序混乱,群体性事件日益多发,以至于在2001年,被省、市综治部门列为重点整治地区。

  至今,乔司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陆金利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2002年,由于土地围垦资金的分配问题,几乎每天有两三千名村民到当时的镇政府信访,镇政府工作人员疲于应付,有时甚至无法开展日常工作。

  “以前,我们只注重发展经济,却忽略了社会治理、改善民生,导致矛盾集中爆发。”一番痛定思痛后,当时的乔司镇党委、政府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民生领域。

  于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应运而生。综治办、联调室、信访办、司法所、巡防大队、流动人口管理办、警务室7个部门集合办公,集中受理,分流处理。一合一分,解决了原先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弊病。

  2011年初,乔司街道决定,把以租赁企业工资保证金、消防安全、流动人口管理为主要内容的“3+X”网格化管理模式与党群线工作机制有机融合,实行“两网合一、一网协同”。

  2012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正式更名为乔司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服务民生的理念更加凸显。同时,通过各部门密切配合,迅速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5月29日,嫁入三角村的临安人俞某突然死亡,亲属无法接受事实,认为俞某之前与丈夫王某家人有纠纷,俞某的死亡与王某有一定关联。当日下午,俞某亲属召集80余人到王某家中“兴师问罪”,并进行打砸。得知情况后,乔司街道迅速联系公安、司法、信访、卫生等部门,启动应急预案。30日晚11时许,事件终于被平息。

  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让乔司街道实现了社会面貌“由乱到治”的转变。如今,街道也从省、市综治部门挂号的治安重点镇,多次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综治工作先进集体和示范乡镇。

探索:心系民生重服务

  当下,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由于矛盾成因多样,表现形式也多样,社会影响也不同,如何应对成为各地党委、政府面对的一道难题。有社会学专家表示,这就好比看病,对一症多因、一因多症的病人,依靠单科门诊往往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时,需要来一个专家组会诊。而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自从第一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挂牌,这个社会治理的新生种子,带着民生的温度,逐渐在全省落地生根,不断发展。浙江省率先全面建立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随后被中央综治委在全国推广。

  为适应社会治理现代化新形势,2012年,我省统一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更名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这不是简单的更名换牌,而是整合资源拓展功能,将综治、调解、计生、劳保、民政、城管等所有与百姓有关的职能集中在同一个平台,提供一条龙、一站式服务。

  如今,不少地方将基层党员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社会事业服务中心、社会矛盾联调中心,统一纳入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并设置公共服务大厅、信访接待区、矛盾联调区、集中办公区等功能区,统一标牌标识,完善设备配置。同时,推广运用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数据显示,全省综合信息系统目前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村(社区)覆盖率达84.5%,终端已达4.1万余个。

完善:扎根基层有活力

  一项制度,只有扎根基层,才有生命力。

  在我省,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的内部运行机制、组织协调机制、上下联动机制不断完善,比如嘉兴等地在健全“五联”作机制的基础上,推行“服务管理联抓、舆情信息联通、民生问题联帮”。眼下,各地社会服务管理网络和机制正向村(社区、企业)及网格延伸。宁波市在520个城市社区都建立了服务中心,在农村按照“一村一中心”、“多村一中心”模式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839个,服务覆盖2025个行政村。

  与此同时,资源的整合效应不断显现。许多地方在原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8+X”组成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党建、民政、社保、残联、劳动、工商、城管、质监、交通、消防、计生、法庭、检察等力量参与集中办公。杭州市、宁波市及舟山市定海区、龙游县等共30个县(市、区)已完成“多中心”的力量整合;嘉兴市以建立“分中心”的形式,完善协作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我省更是把推进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纳入全局工作之中,将该项工作确定为“十二五”社会管理重大建设项目,列入平安综治考核。杭州、宁波、嘉兴、湖州、衢州、舟山、台州等地纷纷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意见,建章立制。如舟山市成立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协调小组,按“城区、渔农村、外岛”分类指导抓好建设。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法治浙江 00019 基层治理的浙江样本 2014-11-13 浙江日报2014-11-1300009;浙江日报2014-11-1300012;浙江日报2014-11-1300017;浙江日报2014-11-1300042 2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