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治水清淤,人人自觉护鱼
云和黄溪 水清鱼欢
本报云和11月10日电
县委报道组 夏达旦 郑琳健
记者 聂伟霞
人在岸边悠闲走,鱼在溪里欢畅游。在云和县城繁华的新华街旁,有一条小溪穿城而过。这条溪名叫黄溪。连绵两公里清澈的溪流里,成群结队的彩鲤游来游去,追逐嬉戏。这番美丽景象是云和群众十年护鱼护出的“画面”。
岸边,77岁的居民柳方和一边悠闲地散步,一边端详溪里的鱼儿。地处城市中心的河道养着这么多的鱼,就没有人来钓鱼、偷鱼吗?对于记者的疑问,柳方和说:“全城群众人人都是‘护鱼员’,一条鱼都不会少。”
早在十年前,云和县就启动对城市河道黄溪的整治工程,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了清淤、固堤以及修建拦水河坝等工程,让过去脏乱臭的“龙须沟”变成了清水河道。
水清了,如何成景?县水利部门在2005年就向河道投放了两万尾鱼苗,而后每年都投放。到现在,已经有4万多条彩鲤。
瓯江彩鲤特别好看,刚投放时,黄溪河道里常常出现偷鱼甚至毒鱼的现象。为了让投放的鱼苗能活下来,县水利部门聘请了专职“护鱼监督员”,白天到沿岸居民家中上门宣传,晚上通宵达旦值班巡查。
家住黄溪边的刘最新,就是当初被聘请的“护鱼监督员”之一。他说,白天没人敢钓鱼、抓鱼,但半夜就难以防范了,他们几个队员往往要巡查到凌晨三四时,直到路面人流增多时才回家睡觉。
经过日复一日的精心护鱼,沿岸的群众也自觉加入到了监督行列中来。随着岸边群众的加入,反而逐渐让刘最新他们这几位专业的监督员“下岗”了。“因为大家站在窗前、坐在门口,都能将黄溪里的一举一动看清楚。”刘最新笑着说,首先,附近的居民形成了自觉护鱼的习惯,其次,钓鱼、偷鱼者面临“全民皆兵”的防范,很少有人以身试法了。
但是,解除了钓鱼偷鱼的警报,黄溪里的几万条彩鲤有时也会面临突发的灾难。
去年6月2日一大早,黄溪里的彩鲤一条条翻白肚,争先恐后地蹿出水面。“鱼儿中毒了,是不是有人毒鱼?”大家一边打电话给水利部门和公安部门报警,一边自发地从家里拿出脸盆、水桶,装满干净的自来水,下到河道小心翼翼地把鱼儿抢救上岸。一传十,十传百,新华街边的100多户居民,全部加入抢救彩鲤的队伍。
云和县水利和环保部门经过排查,最终发现是上游一家企业的夜间偷排污水造成鱼儿“中毒”,环保部门当即对企业作出了严厉处罚。
等黄溪水恢复往日的清澈洁净后,居民们才将鱼儿从家中搬出来,一条条地重新放回黄溪中。数万条鲤鱼,因为居民们的爱心抢救行动,躲过了一次灾难。
“从捕鱼到救鱼、养鱼,这样感人的故事在这条河还有很多。”县水利局渔政科科长施春福,最早提出在黄溪放养彩鲤的建议,并精心守护这条河道近10年。他说,沿岸居民乃至全城百姓都成了义务护鱼员,从10年前投放时不到5克的鱼苗,到现在最大的彩鲤已经有10多公斤。这背后,凝聚着沿河群众的护鱼汗水和心血。
今年73岁的居民梁志文,特别喜欢钓鱼、捕鱼,曾在黄溪上长期垂钓。自从黄溪开始放养彩鲤后,他主动收了网,还加入了护鱼队伍。每天,他和老伴端出剩菜剩饭,按时到溪边喂鱼,还主动向过往群众宣传养鱼的益处。
在黄溪的边上,有好几家单位,其中县人民医院的人流量最大。许多小孩子在医院打点滴时,都被家长们带到溪边观赏游动的彩鲤,孩子们也因此不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