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后华丽归来 主场期待三大突破
APEC:刻下中国烙印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最后一次高官会5日上午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始举行,拉开了今年APEC领导人会议周大幕。作为领导人会议周的高潮,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0日至11日举行。
APEC会议是开展多边、双边外交的重要机会。在“主场外交”中,提出宏伟、清晰可操作的合作理念和合作路线图,已为亚太和中国提供了新机会,并映射出了一个更熟悉国际规则、更具有国际视野、更熟练推行国际战略的中国形象,由此,APEC在其发展进程中也将刻下独特的、积极的中国烙印。
北京峰会
含金量高
今年是APEC成立25周年,也是中国时隔13年再次举办APEC会议。过去13年,不仅是中国快速提升经济实力的13年,更是中国逐步参与国际经济事务、并日益扮演主要角色的13年。因此,APEC会议重返中国,无疑让这次北京“年会”具有了13年前不可比拟的含金量。
“13年前的中国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举办此次APEC会议本身就是展示中国的实力,不仅是经济实力,也包括中国的国际地位影响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的作用都会在这次APEC会议中显示出来。”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对记者表示。
2001年10月,上海成功举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那时的上海还不具备世界金融中心的气质,中国也还不是WTO成员,亚太还尚未从1997年那场金融危机中完全复苏,世界也正笼罩在9·11事件带来的恐怖阴云中。
但上海APEC会议通过的《领导人宣言》在危机时刻增强了各成员应对经济困难、恢复全球经济增长的信心。作为《领导人宣言》附件的《上海共识》为APEC未来发展确定了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议程,正是这些成果,在后来的十余年极大鼓舞和促进了今后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
“作为APEC成员,中国从学习到逐步发挥推动作用,转折点就是2001年承办APEC会议,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如此大型国际会议,很成功,这使中国更有信心参与APEC。”中国亚太学会会长张蕴岭这样表示。
上海APEC会议上表达了对APEC本身贸易自由化的关切,而13年后的北京APEC会议则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现实的想法。此次会议有望在三方面取得新突破:首先是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其次是明确经济改革、创新增长等五大支柱领域;再次是推动并制定《APEC互联互通蓝图》。
面对挑战期待突破
中国希望在本次会议上推动上述三方面突破,一个重要的背景,是为应对APEC在当下复杂的亚太政治经济形势下所面临的挑战。
目前,亚太地区在经济合作过程中,各种机制层出不穷,其中最为典型的即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这一机制虽对区域合作也有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出现竞争,甚至排他性张力。正因如此,中国在此次APEC会议上提出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将APEC成员聚合在一起,对推进亚太自贸区进程形成合力,不再任由碎片化趋势发展。
APEC前高官王嵎生表示,“这次中国作为东道主,提出启动亚太区自贸进程等三大突破是顺应时代要求的。2001年,中国承办APEC会议时,发展中成员还未大面积兴起,但过去13年来,发展中成员快速崛起,因此对贸易投资自由化方面的诉求更加强烈。”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表示,这次北京APEC会议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基础还很脆弱,各国迫切需要加强经济合作,共同促进经济繁荣。亚太地区是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因此全世界期待着这次会议能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全球经济增长。另一方面,APEC成员在如何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存在分歧,甚至是误解。这次会议应该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重点探讨哪种合作机制真正符合亚太地区的发展需要,这种共识十分重要。
亚太日益倚重中国
APEC成立于1989年。1993年11月,首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至今APEC已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级别最高、影响最大、机制最完善的经济合作组织,有21个成员,拥有世界40%的人口、57%的经济总量和46%的贸易总量。
中国与APEC之间的缘分由来已久。199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APEC。中国国家主席出席了历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与会领导人统一穿着中国传统唐装的画面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13年后,北京成为中国第二次承办APEC会议的城市。而此时,中国也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由2001年的1.3万亿美元攀升到2013年的9万亿美元。与此同时,亚太地区也日益倚重中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中国对亚洲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超过50%,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将拉动亚洲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
亚太在倚重中国,中国在过去13年中也越来越融入亚太。2013年,中国与APEC成员贸易额已占对外贸易总额60%,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83%和对外投资的69%都是与APEC成员之间进行。
自身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中国在APEC中的话语权也在不断增强,话语权的增强也使中国为亚太地区发展做出长足性贡献。
资深外交官吴建民表示,其中之一就是发起成立“10+1(东盟10国+中国)自贸区”,使其与APEC共同组成亚太区域合作网络。这是2000年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举行的10+1会议上提出的。经过一系列谈判准备,2010年,“10+1自贸区”生效,这一自贸区带来巨大变化:2009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额为1782亿美元,但仅仅4年后的2013年,这一数字就达到4436亿美元。
对于中国在APEC中发挥的作用,张蕴岭表示,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中国经济成为支撑亚太地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中国经济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与开放,这和APEC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中国不断提出倡议,例如,金融危机后,中国提出进行金融合作,特别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这是APEC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倡议。
与13年前上海APEC会议相比,今年北京APEC会议在议题方面有了许多创新,显得更加具有建设性。今年全年,APEC经济体共提出超过100项合作倡议,其中50多项是中方提出,中方还首次倡导在APEC平台上开展全球价值链、互联网经济、城镇化这些新领域合作。
亚太中国迎新机会
13年前上海主办APEC会议时,中国正处于叩开WTO大门之时;13年以后,中国已是全球价值链的重要一环。25年前APEC成立时,自由贸易是区域合作不可动摇的基石;25年后的今天,这一基本原则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侵蚀。新的条件和挑战下,APEC如何塑造开放的亚太经济格局,中国能为APEC刻下怎样的历史印记,既决定着APEC的未来发展,也决定着亚太地区今后的合作走向。
APEC继续发挥亚太区域合作突出的黏合作用,需要在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的同时,担当FTA模式(自由贸易区)的坚定捍卫者。在今天,一方面,其他区域和次区域合作平台与APEC存在功能和覆盖面的交叉重叠,降低了APEC的集体决策和行动效率;另一方面,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打破了传统的FTA模式,提出了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对APEC有所干扰。APEC还有没有潜在合作利益,能不能保持平台凝聚力,是亟待明晰的问题。
FTA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力,既曾让全球经济受益,也曾让中国经济受益。北京APEC会议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努力推进启动的亚太自贸区路线图,这对于整合统一区域内各个自贸区的标准、规则,强调FTA原则的不可动摇性意义重大。
APEC有义务成为扩大区域内实质性合作的有力助推器。务实合作是针对FTA的制度挑战最好的回应,而亚太区域内在硬件建设方面既有优势,也有空间。北京APEC会议召开前,中国和其他20个成员在北京签约,决定成立亚投银行,这为撬动区域内的互联互通建设提供了一个杠杆。北京APEC会议也将积极推动制定《APEC互联互通蓝图》,通过互联互通建设降低人员交往和物流成本,为区域内贸易和服务的便利化创造更好环境,这也是发挥自由贸易红利的必然选择。
APEC还需要成为疏通区域合作制度障碍的先锋。虚假贸易、腐败成本是影响APEC发挥更大作用的主要障碍。此前外交部长王毅即在“蓝厅论坛”上透露,“反腐败”是此次APEC会议讨论的议题,北京APEC会议还有望制定并通过《APEC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共识》,避免虚假繁荣,构建反腐败区域网络,不仅有利于APEC呈现平台优势,还拓展了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反腐等中心事务的国际合作空间。
就此而言,APEC距离我们并不远。
APEC会议也是开展多边、双边外交的重要机会。此次北京APEC会议上,各方或将达成100多项成果。这一前景折射了北京APEC会议可能取得的成果。在“主场外交”中,提出宏伟、清晰可操作的合作理念和合作路线图,已为亚太和中国提供了新机会,并映射出了一个更熟悉国际规则、更具有国际视野、更熟练推行国际战略的中国形象,由此,APEC在其发展进程中也将刻下独特的、积极的中国烙印。
(据新华社、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