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愿你被生活温柔对待

  文/应小敏

  集中观看了第二届浙江青年电影节的展映影片,很想聊点什么,又好像难以表达。沉淀数天后,《妈妈出差的夏天》《青涩日记》和《奈河》这3部影片总在眼前闪现,它们的味道如此不同,却又呈现出某种默契和呼应,联系彼此的密码会是什么呢?

  《妈妈出差的夏天》中的林大大是幼儿园老师,暑假伊始她领回一个“小甜心”——大班毕业生璐璐。璐璐的妈妈出车祸进了医院,爸爸则在国外工作赶不回来。大大早已定好去欧洲赴男朋友的约会,于是由林妈妈来照看璐璐。

  这天大大的孪生妹妹小小临时回家。浓黑的眼线,披向一边的长发露出耳钉耳环,缀满骷髅的吊带背心,牛仔短裤,黑靴,纹身,粗大的金属项链,典型的“杀马特”人( “杀马特”是对于新生代非主流群体的称呼,代表了一种另类甚至是怪诞的青年形象——编者注)。趁林妈妈不注意时,璐璐尾随着小小出门了,一直跟到了大巴车上,等林妈妈赶到时,车子已启动。

  就这样,“杀马特”带着“小甜心”上路了。在这段共处的日子里,在“小甜心”童言无忌的喋喋不休中,在她念想“出差”的妈妈的神情里,小小对母亲和家庭的怨恨也开始慢慢消融,开始重新理解亲情,融入社会……

  《青涩日记》的主人公是个清秀冷峻的小男孩,上网成瘾,一年内换了5所小学。当他转到新学校新班级时,同桌的女生恰好是班长,也是邻居。

  小男孩不是“杀马特”,属“杀马特”前传。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只有当他做出极端出格的事,才会引起父母注意。于是他学会了自虐,学会了逃学,学会了自暴自弃。成人们无法理顺自己糟糕的生活和关系,更无力也无心去关注需要呵护的幼小心灵。

  只有同桌给予他足够的关注。她是老师眼中的“优等生”,是爸妈心中的“乖乖女”,她的孤独不是因为爱的缺失,而是来自于对大人的过度顺从,从而失去了自我。女孩帮男孩找回了手表,那是爸爸送他的生日礼物,是他愿意用生命来捍卫的至宝;男孩不再逃学,泡网吧,甚至顶灯夜读,数学考了班上第一名。

  如果故事就此明媚地走下去,就又成了一部儿童片。

  但男孩先是遭到“偷试卷”诬陷,后又自己设计淹死事故,让他再次失去所有人的信任,重回“坏小子”角色。快到结尾时,影片突然出现黑色元素:坏小子接受审讯,一遍遍冷酷绝情地述说“是我杀了妈妈”。

  惊悚过后谜底揭晓。因为爸爸正式提出了离婚,妈妈吃药自杀,倒地时碰破了花瓶。随着妈妈的出院,小男孩也从自闭的梦魇中醒来。画面重新回到明丽。但如果小男孩按照生活残酷的另一面继续成长,会不会又是一个阴郁、迷茫,甚至远离社会正轨的“杀马特”呢?

  小小和小男孩都生活在城市里,他们的冷酷和社会边缘性,都来自童年阴影——破碎的家庭。而另一部影片、《奈河》中的“杀马特”则来自农村。

  《奈河》有着《通天塔》似的结构,几个故事同时铺开,多主线交叉叙事,最后落于一点。故事三中,女孩的出场就是“杀马特”扮相:染色蓬爆的波波头,艳俗的浓妆,廉价的时尚衣裤。她在公交车站百无聊赖地抛硬币,决定从城市回到故乡。她收敛了夸张的扮相,束起马尾巴,挽起袖子,喂猪、拔草,无聊时也到屋外山坡上和田野里逛逛。

  一天,听到风言风语的爸爸终于忍不住打了女儿一耳光,冲突全面爆发,女儿生命中的一个个创口重新被揭开:她和弟弟其实都是爸爸捡来的孩子,他也因此一直没成家。她是个优秀的孩子,成绩好,还擅长演讲,爸爸以她为傲。当她出落成美少女时,却遭到体育老师的性侵。她无法向爸爸启口,只能选择辍学。她到城里打工,成了“杀马特”。她生下私生子,却又把他弃之医院,自己独自回乡。

  在柔弱的童年受到最肮脏的伤害,好女孩沦落成了社会底层的边缘人。我们不能不对她产生深深的同情。然而,看完影片后,你虽然会难过,却有一种深深的感动,这感动来自于与命运不屈不挠的抗争。

  写到这里,又想起了《妈妈出差的夏天》和《青涩日记》。它们都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国独特的“杀马特”现象,给亲情和回归留出最大的可能性。这几部影片打动人的不仅仅是故事,还有一种情感会一直伴随着你,随时会冒出来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并非所有观众都会面临生死选择,但“爱”和“坚守”是人类共同体验。愿每个孩子都有阳光、健康的成长环境,被生活温柔相待。

  (作者系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愿你被生活温柔对待 2014-11-10 3685464 2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