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沉下去 融进去 写出来

  本报记者 刘慧

  文艺如河,串起人类精神记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作家最大的荣耀,莫过于文字被人认真阅读,并在读者的心灵里引起共振,因为文学作品是直接与人的感情和心灵呼应,人的内心是天生需要温暖、温情和柔软的。但是这些温情和柔软,生活并不会直接产生,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此。这种荣耀,亦是一种责任,要对当下发生的事情发出自己的声音,要提醒社会并帮助它变得更完善更和谐。

  在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历史坐标上,以鲁迅领衔的中国新文学“浙军”,曾是引人瞩目的现象。这个作家群体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突出之处就在于:不只阵容整齐、声势壮观,可以载入新文学史册的作家就多至百余人,更重要的是许多作家还是一种文学思潮、一个文学流派或某种文学体裁创作的开创者、领衔者,往往是他们引领着中国现代文学新潮流。悠久的文学传统哺育着一代代作家的成长,美丽的中国梦激励着文学工作者描绘多彩生活、谱写新的华章。

  在当下浙江文坛,无论是作家队伍的精神状态,还是作品的数量、在全国的影响力,都处在新时期以来的最佳状态。沉下去,融进去,写出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新时期浙江作家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关键所在。

  到乡村去,到工地去,到海岛去……浙江的作家们,聆听着大地的声音,灵感接踵而至,手中的笔变幻出千姿百态的文艺样式,反哺大众。今年4月,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作协组织20名作家历时18天,途经钱塘江水系主干流域的8个县(市、区),总行程近3000公里,沿线考察20余个新农村、10余个文化礼堂;与基层干部、基层作家、村民代表召开20场次座谈会、恳谈会,创作了文学作品325篇(首),并编辑出版了《钱塘江抒怀(三辑)》作品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首次组织作家从钱塘江源头到入海口全程采风的一次壮举,是文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一个范本。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浙江作家倍感亲切和振奋。

  到人民中去,到生活第一线去!这是时代的召唤,是人民的期待,是作家的天职,也是文学创作的必由之路。有汗水、有感慨、有沧桑,来自人民生活的作品带来第一线饱满的激情,深深打动人。今天,本报特刊发20名采风作家作品,并附上他们的感言心声以飨读者。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18 沉下去 融进去 写出来 2014-11-07 3677935 2 2014年11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