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不在岗人员傻了眼——
空饷,难下咽了
本报记者 阮蓓茜 通讯员 吴斌
核心提示:
在编不在岗、死亡不注销、留职不停薪等各种吃空饷者,不仅像一群硕鼠偷吃国家财政,也吞噬着党员干部队伍的清廉之风。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这一现象受到强有力的清肃,得以有效遏制。但要从根本上堵住漏洞,关键还在于建章立制,彻底铲除吃空饷的土壤。
一边在香港经商多年,一边却领着单位薪水,乐清市城管大队某中队原工作人员方某可谓“潇洒”。可最近,方某无可奈何地到单位办理了解聘手续,正式结束了11年吃空饷的日子。
光拿钱不干活的吃空饷现象,一直被社会诟病。这些人拿着国家工资,却不在工作岗位上干事,有的甚至赚外快、当老板,而且数量还不少。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省清理和清退吃空饷者1244人。而在全国,这个数字达到了16万人。
影子员工频现形
庆元位于浙西南偏远山区,在历年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中,这里的录取分数要比其他地方低几分。
渐渐地,一些报考庆元机关单位的人打起了小算盘:先考入体制内,再通过关系转到其他县市,把庆元当成了一块跳板。
“少数教师、医务人员取得更高级别职称后,借口上级单位借用,选择到其他地方发展,但工资仍由庆元县财政支付。”县人社局局长郑杰民翻着一本厚厚的名单,上面列出了前段时间排查出的全县吃空饷的详细情况,共有95人,其中教育、卫生系统26人,占比超过1/4。
发现这一问题后,从2007年开始,庆元县就发文规定:考入本县的公务员、事业编制等人员,必须在庆元工作满5年才能调动。然而在现实中,仍有一些人想方设法“走捷径”。
“说实在的,我在外面发展得不错,但仍舍不得丢弃‘铁饭碗’,多一道保障总是好的。”一位已办理了辞职手续的吃空饷者说。
一些心存侥幸的人,这次也没蒙混过关。“曾有几位给县领导开过车的驾驶员,年纪大了在家‘养老’,领着工资却不来上班。”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沈亦平告诉记者,“自从‘上榜’后,他们不断找人说情,但都行不通,只能回来上班或是办理辞职手续。”
在清理过程中,为防止个别单位领导当“老好人”,庆元县在19个乡镇(街道)和13个系统(部门)建立正风肃纪工作小组,对清理不彻底的单位,追究其“一把手”责任。
最终,全县“上榜”的95人都得到处置,有36人返回单位上班,26人办理了辞职、辞退手续,9人按规定办理病假手续,6人重新安排工作,多领的工资和福利也被追回。
类似的清理工作,在我省各地都在进行。在乐清,当地通过电话、QQ、书面通知单、登报等形式发出“最后通牒”,要求限时回单位上班,还对在外经商办企业的离岗人员、长期请病假人员、长期借用人员等进行清理,共有80人辞职或被辞退、解聘,71人重新办理病假手续,54人返岗,11人重新办理了借用或外出学习手续。
查一查:五花八门领空饷
实际上,吃空饷现象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这种长期不上班、不在岗,却依然领工资、享福利的现象,不断引起舆论的非议。
盘点近年来被曝光的吃空饷新闻,“官员亲戚”是绕不开的一个身份。
日前,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因涉嫌受贿3558余万元公开受审。其中一个细节引人关注:在长达6年多时间里,国有控股企业广汽集团安排刘铁男的儿子吃空饷、拿股份,未到岗挂名领取薪金就有121多万元。
山西省一位县委书记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到省疾控中心上班。但资料显示,她入学时,就每月从省疾控中心领取基础薪、生活补贴及住房公积金等,5年的学费亦由省疾控中心承担,吃空饷累计数额10余万元。
更有甚者,连死人都可以领工资。据公开报道,河北邯郸市磁县3个月时间就清理出吃空饷人员188人,其中隐瞒死亡信息继续享受待遇的有147人。
根据各地查处的情况,吃空饷者往往脸谱各异,手段更是五花八门,如长期旷工但工资照领的“旷工饷”,长期请假却依然拿钱的“病假饷”,伪造人员虚报多领的“冒名饷”,瞒报去世继续代领的“死人饷”,一人领取两份以上工资的“多头饷”,未按规定核减或核销待遇的“违纪违法犯罪人员饷”,权力安插进编领钱的“挂名饷”……
这些吃空饷现象,将一些人挖空心思、变着法子沾公家便宜的心态暴露无遗。“从单位管理的角度来看,吃空饷危及到单位在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整个单位的工作绩效。”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认为,“吃空饷者占着编制,但又不干事。在同一个单位上班,有的人整天忙碌,工资不见得多,而吃空饷者一年不见人影,工资还不少领,这种不平等,不仅于法不容,也于情不合、于理不通,往往会对在职同事的积极性和单位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治一治:空饷土壤须铲除
吃空饷人员如同一只只硕鼠,吃掉的是纳税人的血汗钱,更是政府的公信力。
“个别官员的行为令人寒心,他们挖空心思钻政策的空子,安排亲友吃空饷。长此以往,党和国家的利益由谁来捍卫,人民群众的利益由谁来守护?”网友“袁沢”说。
有的单位领导怕得罪人,对吃空饷现象听之任之。“吃空饷花的是财政工资,不花本单位的钱。”一位县级市人社局局长说,“单位里,哪个人每天不上班,领导心里一清二楚,但有些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说,不少吃空饷者都有领导干部打招呼或者有关系,基层单位部门很难处理,即便是县级领导有时也很为难。
而在国企,吃空饷现象更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利益交换。一位国企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每年招聘会实际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公开招聘,依据考试、面试成绩等择优录取;另一部分,则是为公司各种关系户预留职位的内部招聘。
“一些领导干部存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在位时想为还在上学的子女安排好岗位,这种现象不少。”一位机关干部告诉记者。
这种不透明的选人用人方式,滋生了虚报职工数的贪腐空间。比如,重庆某国有矿业公司干部周杰,就利用职务之便,故意造假,靠虚报4名已离职员工骗取空饷约30万元,被以贪污罪判刑11年。
然而不少人担心,对吃空饷问题处理时存在表面化、简单化倾向,一些地方和单位为迅速“灭火”,只要求吃空饷者清退了事,草草收场。一些地方对单位领导只是警告一下,有的甚至根本不作处理,导致违纪成本太低。一位基层干部认为,监督不到位、处罚不到位,不排除吃空饷现象死灰复燃。
尽管吃空饷现象在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得到严格治理,但不少专家认为,将吃空饷人员逐一纠查出来,并如数追缴被冒领的工资,只是治理工作的开始,通过建章立制,加强监督和惩处力度,提高违纪违规成本,使人不敢也不能吃空饷,方是治本之策。
“一个人要吃空饷,必须经过各个手续,拍板、决策的人必须被问责。”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建议,不仅要治理吃空饷的人,也要治理发饷的人和决定发饷的人。
■ 专家观点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目前对如何处理吃空饷现象没有明文规定,最多是清退、开除,应该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操作办法,建立一套防范吃空饷的机制,该清理清退的必须全清,该问责的必须严责,对相关单位和领导干部也要追究责任,才能彻底铲除吃空饷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