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鄞州交警邀企业参与破解“交通病”

电动车,装上第三把“刹车”

  记者 陈醉 区委报道组 续大治

  通讯员 董力军

  早上8时,宁波仕达实业有限公司正门口,两位穿厂服的员工准时拿着本子“守大门”。他们是企业新上岗的“电动车专员”,守的不是上班迟到者,而是问题电动车、超标车或有交警处罚记录的电动车。

  今年2月,鄞州交警大队邀请企业参与电动车管理,宁波仕达实业有限公司是首家试点企业。除了“仕达”,鄞州还有其他两家大型企业陆续推行了企业内部电动车考核制度。

  违规车禁止入厂

  宁波仕达实业有限公司员工封士平像往常一样,骑着他破旧的电动车来上班,没想到被拦在了厂外。

  “电动车专员”仔细查看车辆,车子使用超5年,刹车不太灵光,原本1300毫安配置也被改装成2000毫安,时速达到50码,远比标准电动车的15码要快得多。车子当场被扣下,责令他按标准更换新车。最近,全厂区已有几十辆超标电动车“被迫下岗”。

  被盯牢的,还有交通违规车辆。

  记者看到,该公司所有的电动车后备箱或挡泥板最显眼处,都统一粘贴了黄色图标,印着公司名字和车子编号。有了这块标识,就像找到了员工工号,有责可查了。

  每天早上,8个“电动车专员”分成4组,巡逻在公司附近的一些路口,发现本公司员工上下班有骑车带人、逆向行驶等行为,当场登记违法人员名字,再拿到公司宣传栏上张贴。员工张建航在公司门前的嵩江东路和春潮路交接口没靠右行驶,被抓了个现形,罚款20元。若是被交警抓到交通违法,除了正常处罚外,还要把名单通报给公司,由公司进行二次经济处罚。

  有“处罚”,也有“福利”。

  公司给所有电动车缴纳保险。凡是将超标电动车更换成符合绿色标准的员工,将获得每人500元的补贴。罚款得来的钱充入工会费中,用于奖励一年中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员工。

  “交通病”多方求解

  鄞州每天约有三四百起交通事故,一年达10万起,其中75%以上涉及电动车,而伤人事故中60%涉及非机动车。这也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交通病”。

  电动车安全更是企业的心病。试点企业中有一家90%的员工是外来务工人员,总计有180辆电动车,而且地处春园路、宁横路、嵩江东路交织地带,以前每年都有员工在骑电动车时出车祸。不久前,这家公司唯一一位仓库验收员骑车时骨折,企业货物堆着没人验收,迟了一周才交货,一下子损失了几十万元。

  电动车难管,难在量多、人杂和处罚主体难寻。“仅鄞州区就有42万辆已上牌的电动车,而没有上牌的数量甚至超过这个数字。”鄞州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电动车数量相比,执法人员显得远远不足。

  鄞州交警大队10个中队,最多的一个中队有10多位民警,最少的只有4人。像下应中队管理着3个街道,100多个红绿灯路口,却只有13位民警。一个路口派一个警力都派不过来。因此,要把电动车管好,需要更多力量加入,鄞州的尝试就从企业开始。

  一组数据提振信心:推行电动车内部管理半年来,3家企业由骑行电动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数为零。

  安全意识待提升

  电动车社会化管理在鄞州推行已有半年,正式启动的企业只有3家,宁波全市也只有宁波饭店、宁波邮政等少数企业自觉加入。很多企业、单位望而却步,管理成本是一大因素。

  “电动车要管起来,很是细致琐碎,需要每天不间断地检查、督促,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监督人员,员工才能慢慢养成好习惯。”一位企业老总算了笔经济账:若像“仕达”那样成立“交通安全督查办公室”,配8个专职人员,加上补贴换车等,一年大约会产生几十万元的额外开销,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此外,企业只是无数“社会细胞”中的一个,如何促使更多的“细胞”参与交通管理,目前尚未找到一剂良方。

  鄞州交警大队下应中队尝试和钟公庙街道合作,探索小区内部的电动车管理方案。最近,他们在街道各个社区物色了一批居民如楼道代表等当交通信息员,取证查访小区内的超标电动车。

  “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即便发现超标车停在小区里,只要没有上路,我们也没办法执法,而规劝的效果一时也难以体现。”鄞州交警大队下应中队中队长俞放鹿说道。在他看来,要想真正实现电动车的社会化管理,除了车主们各自扫好“门前雪”外,更需要全社会提高交通意识,把每一个市民都真正动员起来。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电动车,装上第三把“刹车” 2014-11-05 浙江日报2014-11-0500007 2 2014年11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