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远离“小胖墩”和“黄豆芽”
纽崔莱营养中国行给你权威答案
本报记者 傅静之
为什么总有那么多的孩子变成小胖子?为什么家长们费尽心思“进补”,孩子却仍然不长个子?本周一,由安利公司联合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在杭州举办的“2014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浙江站活动,专门请到多位全国儿童营养以及生长发育方面的专家为家长们普及权威知识。
因为所涉话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育儿问题,以致几百人的会场座无虚席,开场后一小时还有慕名而来的家长守在门口期待能有余票。现场活动中,浙江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福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主任高键等营养与健康教育专家共聚一堂,就如何为儿童补充充足的营养,为其一生打好良好的健康基础进行了探讨。
四大问题导致营养不良
“现在不少娃娃要么是‘小胖墩’,要么就是‘黄豆芽’,大部分家长遇到的都是这两个极端难题。其实,无论是过胖还是过瘦,都是营养不良的表现。” 讲座的一开始,王福俤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她看来,很多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由于辅食添加不正确,导致缺铁性贫血非常普遍。婴儿6个月以后,从母体中带来的铁的储存量基本消耗殆尽,就需要从膳食中来补充铁。而奶类是一种缺铁的食物,因此及时合理地给宝宝添加辅食就非常重要;6个月以后,要给孩子及时添加强化铁的米粉,并陆续添加鱼泥、肉泥、肝泥等含有丰富血红素铁的动物性食品。许多父母给婴幼儿的辅食主要以米粥、蔬果泥等为主,但这些食物中铁的含量很少。缺铁性贫血不但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造成免疫力低下,还会影响智力的发育。
王所长指出,在1—3岁这个阶段,缺锌又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孩子缺锌一般表现为头发黄、食欲减退、视力下降、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发烧、生长发育缓慢、注意力不集中等。动物性食物是锌的主要来源,锌含量前10位的动物性食物分别是:生蚝、扇贝、赤贝、海蛎子、牛肚、河蚌、羊肉(瘦)、牛肉、鳟鱼、驴肉(瘦)。可见,贝类在锌含量上具有很大的优势,日常饮食中可以适当吃一些;而如果儿童偏食,则会造成缺锌更加严重。
此外,儿童对钠的摄入应该比成人少。但很多家庭口味偏重,又让孩子吃“成人饭”,会造成宝宝钠摄入过多,影响钙的吸收,从而导致身体发育迟缓、个子矮小。再就是儿童喝水少而喝甜饮料太多,也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据最新调查显示,仅有20.9%的儿童和青少年能达到推荐的每日饮水6次以上。甜饮料摄入过多会阻碍儿童发育,可能造成矮小、骨折、龋齿,并增加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儿时营养决定一生健康
“儿童时期的营养是一生健康的基础,其好坏决定了人一生的健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主任高键表示:7-12岁儿童的营养,应满足7-9岁时每日摄入热量达到2200千卡;10-12岁的男孩每日2600千卡,女孩每日2340千卡; 蛋白质应达到7—10岁每日60克;10—12岁时每日70克、优质蛋白质要达到11—14%。在每日食物的安排上,主食应讲究谷、豆,粗、细搭配,使人体必需的各类氨基酸齐全、互相补充;家长们最好变着花样使食物多样化,力求一周内的饭菜种类不重复。此外,高键提醒,有些食物儿童最好不要吃,比如肥肉、可乐、碳酸饮料、彩色食品、泡泡糖、果冻、含添加剂多的加工食品、高糖食品等都最好都不要碰,且儿童必须完全禁酒。
王福俤所长表示,充足的营养才能支撑健康的体魄,“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项目”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让营养专家、媒体记者与公众一起交流、探讨,并通过媒体准确的报道,让受众更关注儿童饮食科学,树立正确的营养观。
打造舌尖3.0时代
《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让串起美味与情感的中华美食再次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然而,尊享口感与文化,只是创建了舌尖的二维空间;只有了解到美食的真正精髓——营养与健康价值,才能打造出舌尖3.0时代的真正含义。”今年6月21日,在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等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营养传播大会暨2014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启动会上,来自政府、学界、媒体和企业的代表对当前营养传播现状进行了热烈探讨。“营养中国行”将走入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江苏、浙江、辽宁、河南等10个省市,通过与当地营养专家及媒体、居民的互动,烹制一席全媒体营养传播的盛宴。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活动将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打造网络空间的舌尖3.0时代。截至目前,“2014营养好微博”已经与233.4万人亲密接触。
本次活动还启动了“营养中国”微站。“营养中国”微站是在今年大热的微信平台基础上搭建的一个融合营养素基础知识、趣味小测试、孕期营养、特殊人群营养等大众最关心的系列健康问题的知识库,同时还具备了“约饭”等社交互动功能;而去年吸引众多网友参与的“营养好微博”大赛,今年也将继续举办。
“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活动自2012年成功举办至今,已历经两年的沉淀。“营养中国行”主要通过邀请专家、媒体以及关注健康的营养达人,展开“三方头脑风暴”,帮媒体“学营养”、跟专家“聊传播”,让媒体发现科学的信源,让专家找到合适的媒体。活动中开展的“营养大讲堂”,坚持邀请权威专家与公众面对面讲营养,让公众学到了权威的营养知识,提高了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