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缙云仙都公祭轩辕黄帝

  见习记者 金春华

  县委报道组 朱映归 刘斌

  本报讯 金秋时节,喜迎重阳。1日上午,甲午(2014)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活动在缙云仙都隆重举行。数千名海内外侨胞、社会各界代表等共同缅怀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祭祀大典采用古代最高礼祭规格“禘礼”,以传统与现代、礼与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上午9时50分,庄重祥和的民乐声响起,大典开始,寓意黄帝“九五之尊、至高至上”。击鼓34响,代表了34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撞钟15响,代表了全世界15亿炎黄子孙。主祭人列队依次向黄帝像敬上高香、敬献花篮,恭献三牲、五谷、山珍果品、鲜花、美酒等祭品。祭文恭读完毕后,全体参祭人员向黄帝像行三鞠躬礼,表达追思之情。

  随后,在古朴雄浑的礼乐声中,拉开乐舞告祭序幕。祭典舞蹈采用时尚诗乐舞形式,分祥云环鼎、仙乐绕祠、鸾鹤飞舞、龙腾仙都四个篇章。身着古装长裙的少女翩翩起舞,向黄帝像献舞,把公祭大典推向高潮。

  壶镇老人黄益标和老伴相互搀扶着前来参加公祭典礼,在浩浩荡荡的人群中特别显眼。黄益标今年85岁,是位离休干部,参加过抗美援朝。“我爸说今年恰逢闰九月,今天又是重阳节,182年才碰到一次,不来会很遗憾。”他的女儿黄鸽玲告诉记者,尽管父亲腿脚不便,但他还是执意要参加。为了满足父亲的心愿,本来要在医院上班的她,还特意和同事调了班,陪老人前来仙都共襄盛举。

  在现场参祭的人士中,还有不少特地赶回来参加祭祀的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侨胞项女士常年在非洲做木材生意,她告诉记者:“虽然仙都祭祀轩辕黄帝的大典,每年清明节和重阳节各有一次,但我还是头一次参加。这次公祭规模之大、规格之高,让身为缙云人的我倍感自豪。”

  当天,公祭典礼结束后,古式犁田、夫妻耕种等华夏农耕演艺,汉服婚俗流水席等系列活动也陆续在仙都景区秀丽的山水间热闹上演。

  缙云是传说中黄帝铸鼎炼丹、驭龙飞升之所,缙云仙都古称“缙云山”,与黄山、庐山一起,被列为轩辕黄帝的“三大行宫”,是我国南方黄帝祭祀中心,祭祀历史悠久。东晋时期,仙都就建有“缙云堂”,唐代敕改为“黄帝祠宇”,与陕西黄帝陵遥相呼应,形成了“北陵南祠”格局。自1998起,每年清明、重阳两节,缙云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典礼。2011年,缙云黄帝祭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了解,此次祭祀活动是今年缙云县“黄帝缙云 人间仙都”旅游季的一部分。在整个11月,缙云还将举行民间婺剧品会场、网货展销(网商接洽)会、招商引资洽谈会、黄帝文化养生论(讲)坛、景区乡镇开展特色旅游等一系列活动。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缙云仙都公祭轩辕黄帝 2014-11-03 3677492 2 2014年11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