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亩产效益为核心 实施差别化措施

我省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扩面

  记者 陈文文

  本报杭州10月30日讯 记者今天从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等部门获悉,我省就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扩面作出部署。今年9月,我省确定在杭州市萧山区等24个县(市、区)开展此项改革,如果加上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也在同步开展资源要素改革,目前全省共有25个县(市、区)在落实此项改革。

  根据部署,这些地方要因地制宜打造要素改革升级版,把依亩产效益排序竞争性获取资源作为市场调节的“无形之手”,把制定和执行好制度规则、保障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作为政府调控的“有形之手”,引导资源要素向配置效率高的领域和环节有序流动。

  这次改革要以亩产效益为核心,以精准化配置为导向,以差别化措施为手段。从各地改革总体方案看,对象不尽相同,有的选择部分行业工业企业先行试点,也有的将服务业企业纳入到改革范围。记者了解到,这方面省里不作具体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自主确定。对没有纳入首批扩面改革试点的地区来说,也可以自行选择一定的范围和领域开展改革试点,为适当时候争取纳入省级试点乃至全面推开奠定基础。

  改革需要有一定的面,但也不可能把所有企业一下子都纳入到改革范围。海宁试点主要聚焦在亩产效益评价、差别化政策导向上。实际上,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内容十分丰富,土地、金融、人才、科技、环境资源等领域还有许多改革可探索开展,光土地就有承包地、宅基地、工业用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目前仅侧重于工业用地的配置,需要深化研究的改革事项还有很多,包括“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

  通过存量的盘活,重点建立淘汰落后和低效产能的市场化退出机制,引导企业退低进高、转型升级,是这次改革的重要内容。记者了解到,海宁130家C类企业中已有93家采取实质性的关停并转退,涉及交易金额15.8亿元、交易税费1亿元,成为改革中的一个亮点。该部署指出,各地在存量换增量的过程中,要舍得牺牲一点GDP,敢于在存量中做减量,坚决把落后产能淘汰掉,把发展空间腾出来,引进、建设大项目、好项目。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我省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扩面 2014-10-31 3674692 2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