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医德风尚代代相传

——浙江名中医馆、省中山医院膏方节将于即日启幕

  走进修缮一新的浙江省中山医院莫干山路院区,一个由银针、灵蛇、艾叶和双手组成的院徽、屹立花园中央的医圣仲景铜像、艾香萦绕的门诊诊间、中西交融的综合病房、处处体现中医元素的楼层标识、蕴意深远的中医文化长廊,一股浓浓的中医药气息扑面而来。院内设有连建伟、方剑乔、陈木扇女科、姚新苗、范炳华等6个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是名符其实的浙江省中医药专业人才的“黄埔军校”。

  “庆春路23号,浙江中医学院附属门诊部”,杭州人民对于这个地标熟悉而亲切,它代表着一段辉煌的历史。门诊部始建于1961年,院址就设在杭州市主干道庆春路具有老浙大和中医学院浓郁文化底蕴的“舜水馆”内,当时有史沛棠、何任、潘澄濂、韦文轩、詹起荪、马莲湘、宋光济、徐荣斋、林钦廉、高镇五等20余位中医名家坐诊,这个门诊部就是浙江省中山医院的前身。1994年,经浙江省卫生厅批准的省内唯一一家名中医馆——浙江名中医馆落户庆春路23号,经多年传承创新,业已成为浙江省中山医院的一块金字招牌,成为引领浙江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个高地。浙江名中医馆的首任馆长为国医大师何任教授,现任馆长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浙江省特级专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级名中医范永升教授。馆内汇聚了100余位国家级、省级名中医和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专家,如范永升、葛琳仪、连建伟、方剑乔、汤金土、程志清、徐珊、楼丽华、裘昌林、姚新苗、何若萍、范炳华、郭勇、潘子毅、史奎均等。在肿瘤、风湿病、肾病、心脑血管病、乳腺病、儿科病、妇科病、脾胃病、肝病、骨关节疾病、皮肤病及其他疑难杂症的中医药治疗上享有盛誉,慕名求诊的患者遍及全国以及港澳台地区。

  在浙江名中医馆内,壁上的一幅书法引得许多人驻足观看。“大医精诚”——这就是流传百年的孙思邈所著之论述中医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细细的叮咛尽显医者的仁爱之心。将中医药作为发展之本,浙江名中医馆、省中山医院将这传统中医的医德风尚代代传承。时值秋冬之际,浙江名中医馆第11届膏方节又将于11月1日如期开幕。

  中医认为,膏方是中华医药文化的精髓,它充分体现了中医的理法方药、整体调整的用药特色,是一种具有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中药方剂,特别适用于慢性疾病的患者和亚健康人群。现在亚健康的人比较多,众多的应酬、无度的烟酒、长期睡眠不足、年纪轻轻就出现身体不适。每年去名中医馆开膏方的人,大约有50%是为了纠正亚健康状态,还有一些平素体弱易感需纠偏调适的,刚好可以利用冬天,为身体打好底子。浙江名中医馆每年还接受包括体委等单位在内的各类团队客户的膏方开方需求,为奥运健儿送上调补膏方,将他们的体能素质调理到更佳状态,以利他们赛出更好的成绩。

  膏方调补很有讲究,在一个膏方方子里,大约70%左右的药材是进补的,20%左右的药材是治疗疾病的,其余的是调理肠胃的,当然这个比例也会因体质和基础疾病的不同而异,所以服用膏方首先一定要选对医院和医生,膏方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根据个体体质,辨证施治且合理组方后,用地道药材按照严格工序炼制而成。开膏方的医生不仅要懂辨证施治,还要深谙药性且精于药材配伍,这直接决定药方的功效如何。

  相关专家提醒,服用膏方最好的时间是冬至到来年立春,初服每天早晨空腹服一匙,一周后可增至早晚各一匙,用开水冲服。服用膏方时,应忌生冷、油腻之物,如果出现恶寒、发热、咳嗽多痰等症状,应该暂停服用;脾胃素虚、食欲不振者,也应先调理好脾胃功能,再服补膏。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医德风尚代代相传 2014-10-31 浙江日报2014-10-3100014 2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