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质的提升
陈文文
陈文文
华立集团汪力成曾说过一段很清醒的话:“一个企业家最大的悲剧就在于他亲手带大了一个企业,又亲手毁掉了这个企业,要证明我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还是一个失败的企业家,不是现在,而是当我离开以后,这个企业照样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我认为,这才是证明我成功的时候。”
一个企业,要证明其成功,偏偏是“去企业家化”。这里就凸显出一个问题,当一手带大的企业,已能成熟运营,这时候的企业家,何去何从?
这恰恰是许多企业家“二次创业”的动力。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将浙商创业划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挣钱”阶段,即创业者是靠辛苦劳作、个人打拼掘得第一桶金;第二阶段是“赚钱”阶段,即品牌战略、资本经营“钱生钱”的阶段;第三阶段是“来钱”阶段,“来”的繁体字中包含三个“人”,形象地说,这一阶段的经营,企业家无须事事亲力亲为,只要对人力资本进行有效投资和经营便可。到了第三阶段的企业家,经常有“二次创业”的冲动。
浙商的“二次创业”,通常发生在企业从求生存向求发展转变之后。此时企业家们开始强调企业的愿景及使命,追求“质”的提升。台州温岭市第一家上市公司利欧股份是一家专业微型泵业和园林机械的企业,创业18年来以外销和OEM为主,谈到企业的二次创业,公司董事长王相荣有明确的定位,“要思考利欧为民族做什么”——要通过一系列的海外并购拿到西方企业对我们封锁的大中型专业泵类的核心技术。
通过快速反应,浙商进入二次创业新市场“高人一等”之处在于通过多种手段先行进入行业,给竞争者制造行业壁垒。南存辉的正泰集团,参与制定、起草国家行业标准24项,取得国外市场准入证180张,拥有国内外专利技术150多项。李书福在没有拿到“准生证”、政策模糊、国企完全垄断的情况下就先行一步生产汽车,是别人看到淡市以为“没门”走了,而他却静守门口等旺市,变政策壁垒为自己的竞争优势,客观上造成了先发优势和垒起了对同行的准入门槛,这是企业家的稀有素质,对中国发展进程中的民营经济,仍然拥有现实的参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