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专版

文章导航

滚滚电商潮推波助澜谋创新

电商成助推海宁经济第三张“潮”名片

  滚滚电商潮推波助澜谋创新

  电商成助推海宁经济第三张“潮”名片

  文 刘婧 傅静之

  提起海宁,很多人脑海里第一时间就会浮现出壮观的大潮场面。“天下之至奇,浙省之观澜”,一江潮水引发古今文人骚客无尽咏叹,吟出了海宁人刚毅勇猛的独特气质。钱江潮成为了海宁的第一张“潮”名片。

  当时间的指针指向上世纪90年代,一张皮革在海宁建起了一座城。这座城里装满了熙熙攘攘往来天南海北的商户和顾客,输送着年复一年的当季潮流。皮革城,成为了海宁第二张响当当的“潮”名片。

  就在最近,一份代表中国县域地区电商水平全貌的报告在阿里巴巴研究中心出炉,报告公布了2013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榜单。在这份榜单中,海宁勇夺第三,在海宁一个虚拟的世界逐渐壮大。它的出现,是海宁经济繁荣和时代大潮催生的结晶,是“电商换市”政策下的必然趋势。它,就是今日海宁打出的第三张崭新的“潮”名片——电商。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着海宁电商的强势出击,造就了海宁的电商大潮呢?让我们沿着这个电商新城异军突起的轨迹,讲述海宁自己的故事……

【政府引导】 统筹规划突出海宁特色

  在中国(海宁)电商大会的现场,不少嘉宾都在津津有味地翻阅一本蓝色的小册子,并不时交换着意见。打开手册,海宁市政府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决心一目了然, 原来这本手册就是海宁市政府最新出炉的《发展电子商务实施意见和扶持政策》。为了鼓励传统产业“触电”,海宁市政府善用政策调控,大力扶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在海宁本地成长的企业,海宁市政府不但在房租、人才引进上给予一定的补贴和便利,还对纳税销售成绩优异的企业开出了高达15万元的重奖。除此之外,为了鼓励园区建设,完善电子商务配套服务,海宁还出台了一套完整的扶持办法,让电商企业摆脱在独木桥上行走的困境——让园区、服务商、企业齐头并进,从而带动整条电商产业链的繁荣。

  海宁电商潮涌的背后,永远有政府这座庞大而明亮的灯塔在指引电商这艘大船乘风破浪,并从完善电商工作机制,推进工业化和电商化融合,推进实体市场和网上市场融合,线上品牌和线下品牌互补发展,以及完善电商产业链,营造良好氛围推进电子商务工作。去年,海宁市政府专门针对电商做出了一系列“非常规”动作——从组织架构到行业管理,从工作统筹到典型推广,即便海宁的电商已经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当地政府也没有停下帮助电商行业再探索、再创新的步伐。

  在这样一套完整的工作系统下,海宁的电商发展逐渐走出了一条大格局、大融合之路。政府在产业基础之上因势利导,深挖特色,走出自己的道路。海宁拥有“中国皮革之都”、“马桥经编”、“海宁家纺”等几块在全国响当当的牌子。海宁将本地优势传统市场的阵地蔓延到互联网,建起了一座座网上市场。海宁的电子商务起步于皮革产业,并迅速依托传统产业,沿着网上造市场的路子将电商大潮蔓延到了经编、家纺等产业。目前,海宁拥有3个重量级的网上平台——海皮城、阿里巴巴产业带和联合中国网库开发的经编单品网,分别对应实体产业,将线上线下两个市场融会贯通。其中阿里巴巴海宁产业带今年上线后,集聚了海宁优势产业,为上线企业带来了巨大流量和销售,据阿里巴巴数据显示,94大促期间阿里巴巴海宁产业带的交易额为1600万元,交易买家数4920家,比大促前一周增长100%以上,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竞争优势显著提升。

【区域造势】 品牌效应打造时尚皮都

  灯光璀璨的T型台上,一个个青春靓丽的模特向观众走来,展示着当季最时尚的服装和配饰,让人仿佛置身于巴黎时装周。其实,这些模特身上的全套行头都来自“海宁制造”。这里,是首届中国“时尚之都”网络模特大赛的决赛现场。

  今年6月,首届中国“时尚之都”网络模特大赛在海宁拉开了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青年模特参加了比赛。蓬勃发展的电商时尚业催生了网模的职业需求。网模大赛不仅满足了电商企业的人才需求,更成为吸引时尚界关注的焦点。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电子商务的先行者,海宁早就意识到了打造品牌、营造区域氛围的重要性。今年以来,海宁陆续举办了多个极具区域影响力的活动,把电商热潮再次推到了制高点。

  随着电商浪潮的推进,大批电商企业纷纷落地海宁,据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新注册电子商务企业共有287家。为培育和引导市场,今年4月,2014海宁电商创业大赛正式在海宁启动。创业大赛不但网罗了海宁本土的电商人才,更辐射到杭州等周边城市,吸引了大批选手前来报名。大赛设置了海选、竞赛等环节,突出重围的选手将获得“青年电商创业基金”,将大赛的成功直接转化为创业的成果。

  海宁的电商狂潮还受到了电商营销大奖——金麦奖的注意。今年7月,2014金麦奖实效营销论坛走进海宁,与当地电商进行零距离对话。金麦奖是国际广告大奖艾菲奖与浙报集团共同打造的电商领域国际标准营销大奖,在行业内具有极高的人气和影响力。今年,金麦奖走过了厦门、哈尔滨和杭州3个城市,将第4个落脚点选在了海宁。

  “海宁具有良好的电商大环境,尤其是产业联动发展,电商开拓市场的思路极富特色。”在谈到为何选址海宁时,此次金麦奖论坛的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而金麦奖的到来更是海宁引进品牌、制造话题的又一个大动作。论坛当天,整个会场座无虚席,后方甚至临时加座3排。当地电商企业的掌门人,很多都是边听边记;对他们来说,这更像是一场互联网营销“干货”的分享盛宴。金麦奖的到来,不但给海宁带去了实效营销和数据量化的先锋电商营销手段,也把当地电商企业融入到了评选之中,将帮助海宁电商,让其影响力和知名度走出浙江。

【产业服务】 园区建设绘完整产业链

  浙江盛天电子商务产业园、海宁电子商务产业园、海宁智慧城、海宁高新区……在2014中国(海宁)电商大会的分会场——海宁电商服务商推荐会上,来自海宁各地的园区代表们带着完善的规划、优惠的扶持政策、便利的生活设施,对在场的几十家电商企业和服务商企业抛出了橄榄枝。

  为什么海宁电商如此钟爱建造园区,吸引企业抱团发展呢?

  电商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战场。从货源到配送,每一个环节都紧紧相扣。一个淘宝店的背后,牵扯到的是生产、美工、客服、物流等几大行业。电商经济的蓬勃,顺势带动了这些产业的发展,构筑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对电商的持续发展来说尤为重要,而园区就起到这个载体的作用。

  海宁皮革城的西北角坐落着一座大厦,这就是海宁皮革城电子商务创业园(皮革城网商大厦)的所在地。2012年,网商大厦正式投入使用,第一年就获得了100%的入驻率。除了依托皮革城的货源优势,这座大厦还集合了物流、摄影、美工等企业,使得整条电子商务产业链得以在一座大楼里就完整了。这样的商业生态不仅吸引了电商企业的入驻,也让很多想尽快“触网”的传统企业跃跃欲试。他们看中的,不仅是在这座大厦里持续更新的产业生态链,还有随之流动的电商新消息。

  产业园模式对电商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商来说,是一条融合发展的新路。园区提供统一的物流服务,这在价格上就比使用快递公司单独发货要优惠得多。“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园区内配套的服务商企业,很快让周边的电商企业走上了一条专业的电商发展之路,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组织成本。

  目前,海宁全市规划建设电子商务园区6个,其中电商园区4个,电商楼宇2个。这些园区的落成将让海宁的电商企业们找到归宿,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力量。

【人才支撑】 筑巢引凤汇聚八方人才

  “人才一次性到位太难了。一方面是应聘者众多,另一方面是符合要求的人选少之又少。”在电商大会的现场,不少电商企业在谈到人才问题时都纷纷摇头。在电商风景这边独好的当下,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人才。无论是经验丰富的高端运营人才,还是基础的客服、美工,都有着不小的缺口。人才紧缺,已成为电商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

  为了走出人才缺口造成的困境,解决企业的“人才饥渴症”,近年来海宁市政府大力引进强势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电商培训,使得海宁既有一定的人才储备,又有良好的人才再进修机制。

  2010年,首座落户海宁的全日制大学——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正式开学。相较于身处杭州闹市区的老校区,海宁校区具有生活成本低、就业机会多、自然环境优越等优势。大学生们怀抱着创业者的心态在海宁落脚,为海宁当地的产业发展增添了不小的动力。

  随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浙江大学国际校区等高校也纷纷入驻。其中,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浙江大学国际校区还牵手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众多全球一流高等院校,不但提升了城市品质和区域竞争力,更为海宁的人才储备添加了一抹“国际范”。

  根植于互联网的电商行业不但需要有专业基础的人才,还要求人才经常回炉再造,补充知识,才能跟上千变万化的互联网时代。有了高校夯实人才基础,还要建立相关的人才培训机制与产业链。今年7月,浙报传媒商学院海宁分院正式挂牌成立,而“电子商务”正是海宁分院鲜明的主题。

【电商兴农】 政府领路助力农产品电商

  10月10日,首届浙江县域电子商务峰会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举行。整个报告厅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热情的电商人挤满了每一个座位,聚精会神地望向台前,海宁市政府领导妙语连珠,讲述海宁特色电商之路,以及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看法。

  今年,不少村民都发现,墙头的标语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生活要想好,赶紧上淘宝”、“老乡见老乡,购物去当当”,这些带有互联网特质的标语犹如旗帜一般,率领着电子商务的大军走进了田间地头。农村市场已经从无人问津的角落,一跃变成了县域电商乃至整个电子商务界的蓝海。

  针对产业现状,农业企业、名特产品在政府的组织下,抱团入驻“淘宝·特色中国馆”嘉兴馆。点开“特色馆”的页面,葡萄、梨以及一些传统糕点等各色产品正尽情展示着自己的鲜活和美味,而海宁特产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明星产品。这种统一规划,抱团“触电”的方式,不仅解决了农民做电商的技术难题,更使得产品走上了从生产到销售的标准化路线。

  针对农村地域广阔、村落分散的特点,海宁市政府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点建设,把电商工作做到每一个村庄里,送到每一个农民的眼前。今年,海宁市计划建设150个便民服务点。这些服务点将为农民提供代购代销等便民服务,构建全市电商便民服务体系。有了这些服务点,农民不用走出村庄就可以完成发货、取货等一系列活动,电商也扎扎实实地走到了每位村民的家门口。海宁农业正在走上一条正规、高效的互联网高速路。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7 滚滚电商潮推波助澜谋创新 2014-10-30 浙江日报2014-10-3000009;浙江日报2014-10-3000011;浙江日报2014-10-3000012;浙江日报2014-10-3000014;浙江日报2014-10-3000016;浙江日报2014-10-3000022;浙江日报2014-10-3000015;浙江日报2014-10-3000019 2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