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文章导航

浙江演绎新“山海经”

——聚焦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

  浙江演绎新

  ——聚焦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

  古代民间卷本《山海经》记载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神话传说,经历代人士演绎,变成一种中华精神的体现,对后世的影响不言而喻。而在当代浙江,因为山与海的呼应、山与海的协作、山与海的双赢,有了铺陈10万平方公里的新“山海经”。从波澜壮阔的“山海协作”热潮,到首批9个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跃然出现在版图之上,浙江正在以新“山海经”精神促进“美丽浙江、美好生活”的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抱负的重要注脚。

  清风涛声演绎着的山海交响,再次在浙江大地上奏起!

  深化内涵,创新协作

  浙江一半是山区,一半是沿海地区。向东是大海,向西是大山,但山与海之间存在明显的“贫富鸿沟”,这片经济发展速度一直位居全国前列的土地也有着“失衡之痛”。

  西南衢州、丽水等地多为千米以上的群山盘结,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东部杭州、宁波等地为广阔的沿海平原,经济较为发达。著名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

  浙江的全面小康何时实现,就看欠发达地区这块“短板”何时能拉长。山区与沿海失衡的困境,对于浙江来说,是催人奋进的硎石。2002年,浙江提出实施山海协作工程,通过省级部门、发达县(市、区)与衢州、丽水等地的25个欠发达县(市、区)开展对口合作,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自此,一场“山呼海应”的大布局开始波及杭州、宁波、温州等发达地区,以及丽水、衢州、舟山等相对欠发达地区。

  潮起潮落,沧海桑田。从政府引导到企业自愿、从“输血”增力到“造血”强本、从山海协作到陆海联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山海协作工程实施10余年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已经成为推进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最重要载体。

  2012年8月,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的意见》,全省首批9个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正式拉开了帷幕。山海协作产业园不是单向的“输血”和帮扶,而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通过共建产业园,促进生产要素在地区间的合理流动,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配置,既有利于发达地区“腾笼换鸟”、拓展发展空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又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提升内生发展动力。对企业来说,产业转移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对欠发达地区来说,新项目则增添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这种共赢发展的模式,是山海协作产业园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

  发达地区充分发挥人才、资金、政策、信息、理念等优势,通过干部交流、资金保障、产业转移等为产业园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如镇海区积极利用本地籍同乡会、商会等资源帮助龙游—镇海产业园招商,余姚等地出台了对转入到产业园的企业直接给予投资奖励的政策,义乌等地出台了给予落户产业园企业享受转出地同等待遇的政策。与此同时,欠发达地区在开展共建中,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为发达地区代保占补平衡指标,为发达地区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空间保障。

  山海协作正是一条缩小区域差距、实现相对均衡的效率更优的统筹发展之路。据统计,首批9个产业园规划总面积52.75平方公里,首期开发面积24.35平方公里,到今年9月底,9个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累计新引进产业项目92个,计划总投资183.5亿元,已到位资金53.5亿元,亿元以上项目超过一半。到2017年,9个产业园将全面建成。这样点对点的产业园共建合作,是山海协作工程的进一步深化。这些产业园,不仅是欠发达地区的新增长极,同时还是发达地区产业升级、深化改革的新平台。

  山海相依的浙江,同饮钱江水的手足情深,山的坚韧呼唤海的灵性。在浙江青山绿水间一处处火热工地、一个个高端项目,其背后无不闪现着山海协作工程的影子。

  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工作大事记

  2012年3月3日~14日,全国两会期间,国家领导人明确要求:“要深化山海协作工程,加快形成山区与平原、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

  2012年5月8日,召开山海协作产业园区建设工作座谈会,认真听取有关县(市、区)政府对共建山海协作产业园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研究共建山海协作产业园区的政策举措。衢州、丽水两市协作办主要负责人,以及鄞州区、诸暨市、义乌市等4个发达县(市、区)和莲都区、松阳县、江山市、龙游县等13个欠发达山区县(市、区)分管副县长参加了会议。

  2012年8月7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的意见》(浙委办〔2012〕83号),明确要求9对县(市、区)开展首批省级产业园建设,自此,拉开了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的序幕。

  2013年5月7日,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做好2013年度从基层选派干部到省级机关挂职锻炼、民主党派省委会干部及无党派人士到省直委办公局挂职锻炼、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互派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通知》(浙组通〔2013〕27号),明确山海协作产业园干部互派政策。

  2013年5月14日,省对口支援和山海协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续发文出台《浙江省山海协作产业园管理办法》、《浙江省山海协作产业园管理联席会议及办公室、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浙江省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发展情况考核评价办法》,为产业园的高质量建设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013年10月16日,省产业园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召开产业园评审会,对各产业园建设情况开展联合评审。经评审,9个产业园建设基本符合省级产业园认定条件和要求,全部通过评审验收。

  2013年11月27日,省经合办、省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命名首批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的通知》(浙经合发〔2013〕55号),正式命名首批9个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

  2014年2月14日,下达《关于开展2013年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发展情况考核的通知》(浙山海办〔2014〕2号),并于2月17~20日,组织14个成员单位组成两个考核组分赴衢州、丽水两地进行实地考核。

  2014年3月19日,下发《关于2013年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考核结果的通报》(浙山海办〔2014〕7号),其中,龙游、江山、遂昌等三个产业园获评一等。

  2014年5月14日,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做好2014年度从基层选派干部到省级机关挂职锻炼、民主党派省委会干部及无党派人士到省直委办公局挂职锻炼、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互派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通知》(浙组通〔2014〕20号),对新一轮山海协作产业园互派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2014年7月24日,省经合办、省金融办在杭组织召开了山海协作“银园”合作对接会。国家开发银行省分行、农业开发银行省分行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以及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管委会分管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了对接会。8月14日,在全省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工作现场会上,衢州市、丽水市政府分别与国开行、农发行签订银园战略合作协议。

  2014年8月11日,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产业定位、项目准入和招商选资工作的通知》(浙山海办〔2014〕10号)。

  2014年8月14日,全省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江山顺利召开。会议通报了全省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情况,并就下一步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深度合作 融合发展

  柯城—余杭

  该产业园由衢州市柯城区和杭州市余杭区合作共建,位于衢州市主城区东南侧,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柯城区东港工业园区内,西邻乌溪江、南靠烂柯山,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规划面积约为7平方公里,其中首期建设2平方公里,重点规划发展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软饮料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计划总投资245亿元,规划入园规模以上企业60家,工业总投资180亿元。

  自2012年项目启动建设后,余杭、柯城两地深入对接、紧密合作,按照“共建、共管、共招、共赢”要求,积极整合两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山海协作产业园加快建设,努力到2017年,把产业园建设成为功能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的产业集群,成为柯城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和重要支撑。目前产业园首期已基本完成土地平整,全面推进各项基础配套,预计首期配套完成可提供熟地2200亩左右。

  产业园位于浙江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衢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内,也是浙江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规划范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明显、平台资源丰富。与此同时,产业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扶持政策,加大工业项目招商力度;建立了政府、银行、担保机构、企业“四位一体”融资模式,全面加快园区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健全企业服务制度,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全力营造“亲商、爱商、助商”的良好氛围。

  衢江—鄞州

  在衢江区有一个山海协作的地标工业热土,宏普轮毂、神舟机器等一批协作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了合作双赢。

  自衢江—鄞州山海协作产业园成立以来,两地便成立公司共同开发,双方共同出资、各占50%股份,共出资2亿元,携手打造一个功能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的创业者乐园,使之成为我省山海协作陆海联动的重要载体、推动山区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平台、区域合作共赢发展的示范基地。产业园将大力培育“2+新”产业集群,重点培育特种纸产业、矿山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同时加快新兴产业的招商和培育。

  产业园分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为4.38平方公里,结合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程进行配套建设,目前已完成配套建设2.35平方公里,形成熟地2699亩,2.03平方公里配套建设列入2014年工作目标,今年将全部完成开发建设。园区2013年起全面对外招商,截至目前,已落户项目22个,已建成投产项目4个,在建项目11个。

  江山—柯桥

  江山—柯桥山海协作产业园规划区域总面积23.71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块面积5.93平方公里,将主要布局以食品饮品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以智能输配电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以节能环保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现代家居制造等产业。目前已经累计投入各项建设资金8亿多元,现可供出让的熟地有3000亩左右。

  自启动建设以来,江山和柯桥两地在企业合作、项目招商、教育帮扶、扶贫开发等方面的协作达10多次,取得了丰硕成果。“筑得好巢,引来金凤凰”。一流的配套设施、规范的高效服务,使产业园成为投资者青睐的创业福地。当前,不仅有5家规上企业在这里安家落户,还成功引进娃哈哈等一批知名企业投资项目17个,协议总投资45亿元,到位资金27.8亿元。其中,江山娃哈哈饮料食品项目,总投资10亿元,用地300亩,一期投资2亿元,目前项目进展顺利,9月份正式开工建设,计划明年5月建成投产,届时将引进一条德国制造的多功能高速生产线,产能可达到每小时5.4万瓶。

  龙游—镇海

  山海协作的新篇,胜于那些山盟海誓的动人传说。自去年1月签订共建合作协议以来,镇海、龙游两地通过对接和交流,结合龙游生态资源优势和“全国特种纸产业基地”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园明确了以特种纸产业、绿色食品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作为三大主导产业。为吸引大好高项目,产业园出台了重大招商项目优惠政策等,镇海区政府还专门研究出台了镇海及宁波地区企业到产业园投资项目鼓励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已吸引了维达(国际)纸业、伊利乳业、华飞纺织、年年红集团等著名企业相聚落户园区,目前入园企业已达10家,项目总投资额达到84.08亿元。今年,又成功引进了2个浙商回归大项目。

  镇海、龙游两地联合打好“特色牌”,以“产”引商。结合龙游生态资源优势和产业园主导产业特点,依托“全国特种纸产业基地”和“伊利”、“维达”等首批入园企业品牌优势,主动外出对接交流,致力主导产业向高精尖发展。洁美电子、中金数据、王老吉饮料等多家企业已来园进行过实地考察,并签订项目合作意向书。两地积极打好“协作牌”,合“力”招商,享招商资源,共建招商队伍,共同开发同乡会、商会协会、驻外办事处等潜在资源,合力组织招商宣传推介活动,突出产业合作和企业转移,制定出台了镇海及宁波地区企业到产业园投资鼓励政策,目前华美线业、伟峰影像设备等镇海企业投资项目正在进一步洽谈之中。

  常山—慈溪

  常山—慈溪山海协作产业园位于县城西北面,是县城“四片一中心”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总面积6.1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20亿元,到2013年底,产业园已入园企业8家,协议总投资40亿元。

  产业园立足“三个特色资源”,着重培育“三大产业”,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区。立足农机资源,把农机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来抓。以现有企业浙江玉马机械为“种子”,借中国农机院在常山成立“收获机械零部件研发中心”的契机,充分发挥中国农机院资金、技术、政策、人才等优势,力争打造中国农业机械产业园。立足轴承资源,把轴承产业作为传统产业的提升转型来抓。常山、慈溪两地都是原浙江省机械厅布局的“三大轴承制造基地”之一,慈溪生产小微轴承,常山生产中小轴承,有共同的客户群。同时依托两地较好的产业基础,挖掘潜能,催生内生动力,促进转型升级,真正打造“百亿产业”。立足胡柚资源,把胡柚产业作为产业振兴计划来抓。实施胡柚产业振兴计划,立足胡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资源,充分发挥胡柚药用保健价值,延伸产业链,引进国内知名饮料、保健品企业。立足于造环境、强保障、拓协作,把产业园规划好、建设好、经营好,着力打造合作示范区。

  莲都—义乌

  义乌作为商贸名城,近年来持续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走出浙江,走向世界需要更多的资源和空间;山清水秀的莲都区具有独特的生态优势、空间优势、资源优势。两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深化交流,搭建起产业平台。

  莲都—义乌山海协作产业园依托省级工业园区—浙江丽水工业园区,以碧湖北区块1平方公里和高溪低丘缓坡开发区块5平方公里为合作平台开发建设,是全市九个县市中唯一一个能够接受市区大工业、大交通、大物流、大环境辐射的园区。

  从小环境上讲,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千年通济古堰在碧湖产业区块内蜿蜒流过,与园内绿化相得益彰,构成园区一组靓丽、独特的风景。产业园秉承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严把项目入园门槛,所有入园项目均为二类以上工业。

  产业园采用“园中园”的发展思路,重点建设装备制造产业园、健康制造产业园、小微企业孵化园三个子园区。装备制造产业园重点发展电气机械与器材、中小微型电机、高端泵阀、关键基础零部件制造、节能环保设备与仪器制造等;健康制造产业园以自然、绿色、生物、功能性食品与保健、有机、健康为特色,重点发展健康食品、水制品、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中成药、医疗器械与保健用品制造等,打造集健康食品、水制品制造、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研发和农产品交易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园作为全区小微企业的孵化基地,建设标准厂房为创新人才创业、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创新创业平台。

  龙泉—萧山

  诗画江南最高峰,烟雨瓯江第一城,生态是龙泉的第一优势。萧山,浙江经济的浪潮儿,产业发展领跑全省乃至全国。从西南山区到钱塘江畔,跨越大半个浙江的牵手,萧山与龙泉唇齿相依,共同打造山海协作产业园。在地处浙西南的青山绿水间,“1+1>2”的效应正在显现。

  产业园位于龙泉市江南新城核心区域,总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结合龙泉生态产业发展定位,产业园以发展培育装备制造业(汽车空调零部件和工程机械产业)、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三大产业为主,同步发展现代农业、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致力打造功能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的产城融合示范园。五金汽配产业,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授予龙泉“中国汽车(空调)零部件制造基地”称号,成为全国首个汽车(空调)零部件制造基地。2010年,五金汽配产业被确定为浙江省42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之一。2013年,五金汽配产业规上企业突破产值50亿元,成为首个有望冲刺百亿的产业。现代物流产业,依托园区的地利优势,在丽龙高速出口、紧邻衢宁铁路站场的松溪弄区块规划布局建设现代物流园区,现已引进全国民营10强企业雨润集团斥资建设中国南方黑木耳大市场。青瓷宝剑产业,借助青瓷“人类非遗”、宝剑“国家非遗”两张国家级金名片,致力打造剑瓷百亿产业。

  遂昌—诸暨

  一个是全国百强县,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中国最富有的10个县级市排名第二,绍兴地区最为密集的工商业主体;一个是地处浙西南欠发达地区,长三角重要生态屏障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同时拥有相对完善的工业基础的生态型城市。早在2012年,他们“结连理”,以“山海协作”共促经济发展。

  2012年11月,遂昌、诸暨两地签订山海协作产业园共建协议。根据协议,遂昌—诸暨山海协作产业园首期开发面积为5平方公里,分两期进行,明确鼓励发展金属制品、特种纸、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及产业研发等产业发展目标。遂昌将有效对接诸暨市铜制品和机电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依托其山区资源丰富、投资成本低廉、政策相对倾斜等特点,与诸暨的资金、先进技术、高级人才、管理理念等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并致力把遂昌打造成全国知名的金属制品产学研基地。

  自启动共建以来,遂昌县将产业园建设列为转型跨越的“一号项目”,全县上下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齐心协力、合力兴工的良好氛围已日渐浓厚。诸暨市委、市政府将之比作诸暨的“飞地”,给予了最大程度的关心与支持。双方政府将共同努力,力争通过5年时间,将协作产业园建设成为功能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的产业集群,成为遂昌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

  松阳—余姚

  松阳—余姚山海协作产业园是中国县域基本竞争力前十强余姚市的产业飞地,是山海协作共建“两美”浙江的合作典范。产业园位于浙江省松阳县赤寿乡境内,是余姚市和松阳县共同开发建设的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也是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松阳分区重要组成部分。松阳—余姚山海协作产业园项目总体规划面积达14.64平方公里,分三期开发建设,其中松阳、余姚双方合作的首期开发面积5.1平方公里,是国土资源部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项目,现有可供直接出让的土地近3000亩。该区块分三部分组成,A区块面积4.36平方公里,为核心开发部分;B区块面积0.376平方公里,为产业园物流中心与拆迁安置地块;C区块面积0.364平方公里,为已建成区块。

  2013年来,产业园坚持生态、环保、高效的理念,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泛家居行业、节能环保产业、精深农产品加工产业。未来,这里将逐步形成2500亩以汽配产业和智能电网装备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园、1200亩以智能电网和新材料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园、600亩以生产成套钢化门和现代厨卫设备为代表的泛家居产业园、200亩精深农产品加工区、500亩的现代商贸物流综合体。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浙江演绎新“山海经” 2014-10-30 浙江日报2014-10-3000015;浙江日报2014-10-3000012;浙江日报2014-10-3000014;浙江日报2014-10-3000011;浙江日报2014-10-3000010;浙江日报2014-10-3000013;浙江日报2014-10-3000017;浙江日报2014-10-3000018;浙江日报2014-10-3000033;浙江日报2014-10-3000025;浙江日报2014-10-3000030;浙江日报2014-10-3000026;浙江日报2014-10-3000028;浙江日报2014-10-3000020;浙江日报2014-10-3000027;浙江日报2014-10-3000034;浙江日报2014-10-3000044;浙江日报2014-10-3000046;浙江日报2014-10-3000021;浙江日报2014-10-3000022;浙江日报2014-10-3000029;浙江日报2014-10-3000031;浙江日报2014-10-3000024;浙江日报2014-10-3000023;浙江日报2014-10-3000032;浙江日报2014-10-3000035 2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