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青年编剧余青峰三获曹禺剧本奖
浙派戏剧,花开景常新
记者 刘慧
本报讯 第五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近日在先生故里湖北潜江揭晓,共有8部作品获奖,我省青年编剧余青峰凭借戏曲剧本《青藤狂歌》登上颁奖台。
曹禺剧本奖是中国文联、中国剧协颁发的中国戏剧文学最高奖,2005年开设,每两年全国只评出8部作品,包括戏曲、话剧、歌剧、音乐剧、儿童剧和滑稽戏。这是余青峰第三次荣获曹禺剧本奖。几年间,越剧《烟雨青瓷》、黄梅戏《半个月亮》、婺剧《天下第一疏》、庐剧《焦仲卿妻》等一部部引起轰动的戏剧作品,编剧都是同一个名字:来自杭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的余青峰。前不久,他编剧的越剧《我的娘姨我的娘》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青藤狂歌》是明代画家徐渭的心灵写照。徐渭一生充满坎坷,晚年他曾画过一幅《墨葡萄》,题诗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一颗颗葡萄化成晶莹的泪珠,让人感慨万千。
余青峰说,写徐渭之前大概阅读了近两百万字的资料。以前仅仅知道他是个绍兴师爷,鬼点子多,善捉弄人,尤其不放过那些权势贵胄。另外,他还很会说笑话,说来眉飞色舞。在民间传说里,徐渭是一个智者,属于阿凡提式的传奇人物。可是,读完这些资料,他对徐渭的理解和以前形成的印象简直是南辕北辙。
这究竟是怎样一个徐渭?一个诗人、画家、剧作家、书法家、散文家,一个全能的怪才。还有一个在余青峰看来最重要的身份,他曾在浙直总督胡宗宪麾下当过幕僚,在当时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中献过奇计,立过奇功。一个不可思议的徐渭!纵观徐渭一生,八试不第,九次自残,一次次地想把“笔底明珠”货与帝王家,却屡遭重创;一次次想要了结痛苦的生命,却又奇迹般活下来。此等酸楚,令人唏嘘,更令人震撼。以前那个戏谑笑骂的徐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饱受命运摧残、历经人格锤炼的徐渭,一个孤独的、泪痕满面的徐渭!
难能可贵的是,徐渭的晚年写了一本《畸谱》,记载了自己一生的大事,也不掩饰过失、回避劣迹,将自己的灵魂昭然于后世。这是一种发自肺腑的呐喊,也是徐渭人格的最终回归。此处之“畸”,毫无病态,彰显了率真和崇高的人格力量。
命运是肉身,人格是血液,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这正是余青峰《青藤狂歌》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如果说,多年来的剧本创作让余青峰有风格,那就是一戏一格。每一个题材都有不同的结构方式,每一个人物都有不同的塑造方式。余青峰的创新,最重视文学形态和思想的创新,他探寻一种与时代契合、与当下共鸣的可能性。
余青峰说,戏剧永远说的是人,但戏剧不能一味地迎合观众的口味。最重要的是,戏剧,永远站在爱情、友情、亲情这一边,戏剧是道德和信仰的综合体,是一种卸去心灵尘土后的品质生活。
浙江是戏剧大省,翻开古籍,可以看到许多剧作家是钱塘人氏。历史上,洪昇的《长生殿》把戏曲推向了一座高峰;在当代,以顾锡东先生为代表的剧作家形成了独特的浙派戏剧。余青峰说:“我渴望,在浙江,戏剧既有西湖山水的天然灵秀,又有钱塘大潮的恣肆澎湃。”
这就是余青峰,一路《青藤狂歌》,游走在戏剧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