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专版

黄帝文化与缙云烧饼的不解之缘

  “炉传三百世,饼香五千年。”相传远古轩辕黄帝在缙云仙都的石笋上用仙鼎炼丹,腹饥时就以山泉和面,揉成团贴在炼丹炉内壁,烤出的饼色泽金黄,酥糯可口,香飘四野。当地百姓闻香而动,有心人仿效轩辕仙鼎以竹木为外桶,窑土为内壁制成土鼎,又名烧桶,专用于烤制烧饼之用。该工艺世代承传,成就了风味独特的缙云烧饼。

  千百年来,缙云村民摆着摊铺或挑着特制烤桶远赴他乡,以烤饼为生。无论身在何地,这些烤饼师傅遵循着缙云烧饼古法加工烤制的秘诀,又精选当地好水、好面、好肉为原料,使缙云烧饼的色、香、味得到保留和发扬。

  去年,缙云烧饼迎来了发展机遇。缙云县委、县政府把缙云烧饼作为一项富民增收的大产业来谋划发展。今年2月,缙云县成立“缙云烧饼”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出台实施意见,安排专项资金,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强经营模式创新,全力提升产业层次。

  一年来,缙云县实现了注册商标、门店标准、制作工艺、原料标准、经营标准、培训内容“六统一”,《缙云烧饼制作规程》获得市级地方标准规范立项。除了技术上的标准化,缙云烧饼还结合黄帝文化,确定了象征着轩辕黄帝乘龙飞升的logo图案,使黄帝文化出现在每一家烧饼示范店和食品外包装袋上。

  今年10月11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中国早餐”播出了外脆内香的缙云烧饼,挑动了全国观众的视觉和味蕾。10月15日,首位洋学徒俄罗斯人马克,到缙云参加烧饼培训班。

  截至目前,缙云县培训烧饼师傅1900多人次,并在上海、杭州、宁波及澳门等地开出示范店50多家,进驻嘉兴高速公路服务区,在仙都景区打造缙云烧饼总部。

  如今,缙云烧饼实现了华丽转身,携手馄饨、豆腐丸、敲肉羹等10多种传统民间小吃,从街头小摊走进了标准店,跨入了大城市,荣登大雅之堂。预计今年烧饼行业年营业收入超过3.5亿元。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7 黄帝文化与缙云烧饼的不解之缘 2014-10-29 浙江日报2014-10-2900019 2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