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老家

向阳村,享绿色生活

  区委报道组 冯旭文

  绿树红花,蓝天碧水,在人们眼里,这是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因子”。

  稻黄蟹肥时节,我们来到了南浔区双林镇向阳村。村党支部书记杨祥春正走在一条林荫道上。这几年向阳村铆足后劲孕“绿意”,淘汰落后工业产能、拆除砖瓦窑改成绿化用地……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杨祥春说,这是他们想要的田园生活。

  在村里的奇丹盆景园,扑面而来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路的北边是大片的松树林,南边是一个徽派建筑风格的庭院,里面一盆盆造形神奇的松树盆景抢人眼球。杨祥春就在这院中与我们聊着他的“绿色生态梦”。

  “这个盆景园是我在2011年上半年建起来的,占地100亩,到目前为止已经投入1000多万元了。这些盆景大都是用来改善环境和观赏的。”老杨笑了笑,又说这些是“活”的艺术,一年比一年好看,现在村里的人有事没事都来这儿坐坐。

  2012年,杨祥春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可这个“当家人”不是那么好当,村里负债达150万元。如何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走上“两富”路?老杨和村两委会的人员商量决定:建绿色村庄,走生态发展之路。当年3月他们就流转土地,引进苗木种植大户进行绿色创造。对流转的土地,村里每年以租金的方式支付农户每亩335公斤稻谷。以后稻谷涨价,则租金上涨;如稻谷下跌,则价格底线不变。对流转出土地的农户,由村里组织招工到种植大户处工作,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

  穿过奇丹盆景园,沿宽阔的水泥大道,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郁郁葱葱,浓荫遮天蔽日的黄栾树林。“为建设绿色生态村,这两年我们拆除猪棚、温室甲鱼棚8000多平方米,将原先的养殖户变身为果农和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了700亩黄栾树苗。为打通‘农民致富最后一公里’,上月我们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采取农户以土地入股、企业以工商资本入股的方式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准备种植黄桃、水蜜桃、台湾水果等,目前30亩葡萄早已种下。”

  生态改善彰显“民”字效应。走进西汤兜自然村,但见河水清彻见底,岸上杨柳成行、桑树茂密。穿过挺拔的小竹林,我们来到富金财家中,正在淘米做饭的老富嘿嘿一笑,说:“现在抬头见绿,低头见花,村庄好漂亮。以前淘米洗菜的水直接放到天井里,由阴沟排向外面的洼地和沟渠。现在通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家里的厨房用水、洗涤用水、洗澡水、厕所水等分别通过不同的管网进入到村里的污水处理中心处理了,感觉比以前干净卫生多了。”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老家 00019 向阳村,享绿色生活 2014-10-28 3667010 2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