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配备门禁监控系统,实行“一长三员”自治管理

杭州打造群租样板房

  记者 马悦

  通讯员 王维诗 刘婷婷

  半年来,童继承住得安心多了。他租住的杭州涌金门社区直饮马井巷22号204室,尽管没有华丽的家具、精致的装修,“但就像住在可以拎包入住的‘酒店式公寓’里,和邻里关系也很融洽。”

  在半年前,这个10人合租的“宿舍”,还是邻居投诉的“热门户”——晚上在楼道里嬉笑打闹,开关门声音震天响,楼道卫生脏乱差,卫生间下水道还经常被污垢堵塞……不仅如此,宿舍还曾遭遇“内贼”,让大伙人心惶惶。

  转变始于今年4月,湖滨街道自掏腰包,在涌金门社区试点“群租房标准化改造”。包括直饮马井巷22号204室在内的8套群租房,统一配备了门禁系统、消防器材等硬件设施,以减少安全隐患;社区还鼓励“群租样板房”内的租客实行“自治”,打造外来务工者的“舒心港”。上城区准备在全区范围内推广这种模式。

  一向以脏乱差、噪音大等问题著称的群租房,如何变身“酒店式公寓”?涌金门社区的此次尝试,为其他地区化解群租乱象,提供了怎样的“样板”作用?

  改造:实时监控管治安

  “改造的初衷,是为了群租房的治安管理。”周春伟在涌金门社区做了5年民警,也管了5年群租房。

  涌金门社区地处繁华的湖滨商圈,延安路、解放路一带更是“商业航母”的聚集地,有着众多劳动密集型的餐饮企业,也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以职工宿舍为主的群租房、合租房因此在寸土寸金的老小区内扎堆。

  “五年前,社区里的出租房只有170多套,现在已经飙升到302套;去年,群租房的数量开始猛增,从17套增加到现在的41套。”周春伟说,出租房、群租房比例的增高,直接导致流动人口管理压力剧增,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治安、卫生、火灾隐患等大大小小的问题一大堆,周围的小区居民怨声不断、意见不小。

  “今年上半年,社区接到的42起调解案例中,有30%和群租房有关。”周春伟说,除了卫生问题、安全隐患外,入室偷盗的案子也很多。再加上流动人口的登记率低、登记始终滞后,更让社区管理者们整天忧心忡忡。

  今年4月,湖滨街道以涌金门社区为试点,探索群租房标准化改造,以期降低群租行为给治安和消防带来的安全隐患。第一批改造的是8套群租房,由街道出钱,每套1800元标准,配备门禁系统、闭门装置、视频监控以及消防器材。

  周春伟领着记者现场体验了这套装置。在童继承租住的204房间,房门左侧的墙上,装着一个刷卡器,租客需用门禁卡刷卡,方能打开房门;客厅里正对着房门的墙上,安装了一个单机版监控器,“门禁加监控,任何人进出都能查到。”周春伟说,为了减少关门噪音对邻居的影响,门上还特意装备了闭门器。

  “这些租客基本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我们把门卡和他们的临时居住证绑定在一起,居住证一旦到期,门禁卡也就失效,这样可以督促他们及时重新登记。”周春伟说,不仅如此,进门的监控探头,对于心怀企图的人,也能起到很大的震慑作用。

  硬件的改造,让社区纠纷数量直线下降。“此前每年都有50多起群租房纠纷案件,主要以噪音扰民为主,光今年上半年就有40多起。”周春伟说,自从硬件改造完成后,8套样板房至今没有发生一起纠纷。

  服务:群租房里亦舒心

  黄崇斌的手机里,已经存下了涌金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孔蓓蕾的电话,“我现在是204室的宿舍长,负责宿舍的管理,还有和社区的联系。”黄崇斌说,除了他这个宿舍长,同租室友里还选出了值日员、联络员、消防员。

  这是社区给每个“群租样板房”配备的“一长三员”:宿舍长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并和社区保持联系;值日员负责当天的卫生;消防员负责插座、电线的规范化使用,并定期参加消防培训;联络员负责企业、社区、派出所、租客之间的沟通。

  记者实地探访他们租住的204室,一进门便能感觉到迎面而来的温馨气息:进门有固定的换鞋处;一抬头,墙上贴着温馨提示、租客照片姓名和卫生值班表;厨房边有专门的吸烟室;客厅的一角放着液晶电脑;卧室里高低床铺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

  黄崇斌说,前阵子,同住在一幢楼里的马大伯也特地走进群租房看,“地上很干净,就跟大学宿舍一样,这下放心多了。”

  “之前出租房特别是群租房产生的问题,根源还是新杭州人缺乏归属感。”孔蓓蕾说,为了让租客融入杭州,涌金门社区还专门成立了一家社会组织——“舒心港服务社”,按照“贴心化服务、组团式管理”的模式,针对租客们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把“群租房”打造成“舒心港”。

  童继承说,入住群租房后,社区“舒心港服务社”的工作人员不仅上门教授如何垃圾分类,还指正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以前下班回到宿舍就是上网打发时间,现在可以到社区图书馆坐坐,还能参加社区组织的联谊活动扩大交友面,“我觉得自己真的是‘住’在这个社区里。”

  这种半军事化的管理,效果出乎周春伟意料——社区的外来人口登记率正在直线上升。“群租房里人员流动非常频繁,登记又滞后,很难管理,之前抽查的登记率只有60%。”周春伟说,目前社区的流动人口登记率已达到100%,“几乎每天都有及时的汇报统计。”不仅如此,租客们生活得也更温馨、融洽了。

  样本:上城区全面推广

  不久前,庞宏华把染坊弄8-1-402室每间房的月租金,从原先的900元/月,涨到1100元/月,“房屋改造一下,服务也提升了,虽然涨了租金,但租客还是愿意买账的。”

  庞宏华在涌金门社区里经营华圆房产家政公司,社区内多数房屋的出租、销售都委托他承办。在社区完成了8套群租房样板化改造后,他随后承接了另外12套的改造任务,“每套1800元,我来出,稍微涨点租金,马上就回来了。”

  “群租房的改造,全靠政府花钱并不现实,盘活辖区资源,引入社会力量,形成自我造血的功能,才能持久。”孔蓓蕾说,在引入社会组织“舒心港”之后,社区又引入了华圆家政进行具体运作。

  家政公司的介入,让租住在“样板化改造”后的群租房里的租客,得到了更多的舒心服务。“老房子漏水、家电维修之类的事情,我们全都包了,而且免费。”庞宏华说,租客每月要多交的租金并不多,但硬件环境更好,服务也更到位了,“这其实是多方共赢的事。就在不久前,附近一家公司为员工找宿舍,就点名要我们改造后的房子。”

  这种良性循环,让更多人看到了推广的价值。在涌金门社区8套样板房改造完成后,湖滨街道还制定《出租房群租行为管理规范》,并将涌金门模式在辖区所有社区推广。在涌金门社区试点的基础上,上城区也已基本形成《杭州市上城区出租房群租行为管理规范》建议性标准框架,近期将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广。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杭州打造群租样板房 2014-10-27 浙江日报2014-10-2700007 2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