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人文世界

金秋十月是中国少先队建队65周年纪念日

红领巾:四个人的记忆

  本报记者 石天星

  65年的时间跨度,可以让一个人从孩童变成老人,让一个国家从初创走向富强……那么,对于一条红领巾呢?

  今年的10月13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建队65周年的纪念日,我们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来纪念这个日子——以20年为一个间隔,邀请四个人讲述他们的红领巾记忆。78岁的朱雪丹老人是我省第一批语文特级教师,她1955年开始在安吉路小学任教,那时校园里的少先队员正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一批“红领巾”;镇海中学的70后教师曾昊溟有个00后的女儿曾栎人。记者在镇海中学采访时,碰巧遇到了中午下课后来找父亲的小栎人,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和儒雅厚重的父亲形成有趣的对比。在两代“红领巾”故事里,变与不变都流淌在时光中;阿里巴巴的程序员陈建锋是记者的大学校友,阿里巴巴现在备受瞩目,但陈建锋的默默耕耘与你我也并无不同,透过他的少先队回忆,80后的你我将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仪式里的红领巾

  刘胡兰、董存瑞、江姐、黄继光、邱少云……这些革命烈士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因为我们都曾经受过少先队的教育。

  朱雪丹老师说,少先队非常重视革命传统教育,教导少先队员们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方志敏烈士写的《可爱的中国》,每个少先队员都读过,他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就义前,反动派从他的身上搜不到一角钱,他是多么的清贫啊。”

  每一代的少先队员都曾听到老师这样介绍红领巾: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我们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红领巾。他们也不会忘记怎样向国旗敬礼:要五指并拢,手掌高过头顶,寓意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曾栎人小朋友才7岁,她也跟小时候的我们一样脑子里有不少小问号:“老师说红领巾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是真的吗?”

  继承革命事业是少先队员的使命,而做好事不留名则是少先队员们的精神自觉。“不要问我是谁,我的名字叫做红领巾。”这句话就出自当年小学生课本中的看图说话,一个人只要有过“红领巾”的记忆,便能接住这个暗号,同时明白蕴含在调侃中的怀旧。

  升旗仪式上旗手们抬着国旗走,鼓手能够敲鼓,而号手一吹号大家便集合。“其他孩子们看到了,就觉得他们好神气,太让人羡慕了!”谈起少先队活动的仪式感,朱老师笑出了声。

  陈建锋也总能回想起这样的场面:个子最高的四个同学每个人牵着五星红旗的一个角,昂首挺胸地从列队前走过,大队长扯足了嗓门宣布“稍息!全体唱队歌!”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陈建锋以为自己能一口气唱到尾,没想到却忘词了。他记得小时候参加升旗仪式时,会注视着国旗缓缓升起,也会虔诚地听校长和大队辅导员们作“国旗下的讲话”。“当然是似懂非懂的,但就是觉得神圣庄严。”

  红领巾的秘密

  “红领巾很容易破损,我还记得我母亲在夜灯下替我缝红领巾。现在想来,有些感动。”42岁的曾昊溟不愿意再细述当时的场景,或许一个中年人更愿意把这份微微泛着辛酸的温情深藏在心底。

  朱雪丹老师的回忆里也能找到与之对应的细节。她说,老师们就会嘱咐少先队员,临睡前要把红领巾叠得整整齐齐,然后压在睡觉的枕头下面,还要学会自己洗红领巾。“那时候孩子们家里条件都不好,红领巾也不是想买就买得起的,所以孩子们的红领巾洗旧了也还在戴,但你会发现,红领巾都是干干净净的。”

  现在的孩子恐怕很难体会当时普通家庭的经济拮据,连我们这群80后小时候也感到陌生。只记得那时候我们经常因为红领巾上的褶皱弄不平而想买条新的,有时候也会气恼:为什么没戴红领巾就要被负责检查的同学挡在校门口不让进。

  见到曾栎人小朋友时,她的红领巾让记者眼前一亮:红领巾是绸子做的,比起我们小时候戴的红领巾来不仅更美观,也面积更大。后来发现,现在这样的红领巾十分普及。

  红领巾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无论时代如何变换,少先队员们都会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朱雪丹老师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

  有一年,少先队大队部号召大家“绿化祖国,美化西湖,香化学校”,少先队员们成立了园艺小组,自己动手学种菊花。他们搭建了一个花房,春天里种下的菊花搬到花房里,等到秋天菊花开放了再一盆盆地搬出来放在教室外的走廊上供大家观赏。有个低年级小男孩下课时不听劝告在走廊上奔跑,结果把花盆打翻了,花的茎也折断了。园艺组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就让这位小男孩也参加园艺组,跟他们一起学种菊花。辛勤劳动一年之后,小男孩种下的菊花也开放了。少先队大队部专门为小男孩举行了一次大队集会,让小男孩把自己种的盆花,亲手献给学校。

  “小男孩为什么会打翻花盆呢?根源还是他不知道种花养花的辛苦,等他有所体会就会爱惜花草了。”朱老师感慨道,那时的红领巾真能干,他们教育年纪小的孩子时想的如何是从根本上改变他们。“这样的教育能不深刻吗!”

  长大后的红领巾

  少先队员会渐渐长大,而长大也意味着离开。让一个成人去回忆“红领巾”对他们今天的影响,可能有一点为难,因为总能找到经验上的对应,却又无法完全确定。

  清晨,陈建锋走进办公室,那个摆放着绿植的格子间便是他的天地,接下来一整天,他都将沉浸在工作中。

  “我选择到阿里工作,也是因为喜欢阿里的企业文化。“陈建锋说,阿里倡导诚信敬业,推崇客户第一,这种理念在他还是个少先队员的时候就朦朦胧胧地有所领悟了。“我还记得读小学的时候,班里每个月选一次中队干部,班主任常说,要爱惜荣誉胜过爱惜自己的眼睛。”

  一个学生走到曾昊溟办公室窗台外叫他,曾老师听到后便走到窗边和他聊了起来……这种师生谈话的方式让记者感到很新奇。当这个学生离开后,曾昊溟用欣赏的口吻向记者解释:“在镇海中学,你会发现学生中有不少偏才怪才,你只要和他交谈就会发现,他知识面很广,但他同时又很单纯,他只想着怎么把事情做好,没有什么杂念。”

  当女儿曾栎人兴奋地向他讲述发生在少先队里的趣事时,曾昊溟应该也是位非常能理解孩子的父亲吧……那是一个回忆不断被唤醒的过程,两代人交叠的红领巾记忆便能产生共同语言。

  升入初中之后,人们发现,无论是入团、入党还是工作后的评优评奖,带来的喜悦和激动都不能与加入少先队的那一天相比。

  “那才是人生中第一次获得重大肯定,也只有在那时候,人才那么纯。”他们会这样感叹,这样的感受混合着一丝丝迷惘,因为那些伴随成长远去的时光。

  ①宁波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的少先队员入队宣誓。

  ②系上红领巾。

  ③国庆期间,杭州长江实验小学大队部组织了“我与国旗合个影”的活动。 徐杨娟摄

  ④少先队员在敬队礼。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 00017 红领巾:四个人的记忆 2014-10-24 3655199 2 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