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摘录
专家观点摘录
蓝蔚青 浙江省社科联原副主席、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
一讲到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在城市居住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城市生活吸引着人们,集聚着资源,大大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集聚”又带来了“拥挤”,孕育了种种“城市病”,降低了生活质量,又使不少人想逃离城市,出现“围城”现象。要克服这一悖论,摆脱对此的纠结,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就需要优化城市的结构和布局,包括产业结构、人口结构、交通结构、城乡结构、城市群布局、功能区布局、公共设施布局。城市的设施要现代化,但又必须尽可能地保留城市的历史文脉,做到现代与历史相协调;城市是巨型的工程系统,但又必须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巧夺天工”与“道法自然”浑然一体。这些,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发现城市之美,创造城市之美。
徐建春 浙江工商大学土地研究所所长,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硕导,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
什么样的城市才是美丽的?我认为既是一种客观的评价,也是一种主观的感受。记得几年前,我应邀作为专家参加全国共建共享美丽城区的评价鉴定,当时的评价标准是设计成指标体系的,客观的标准设计较好,但主观的感受却疏于考虑。在我看来,美丽的城市除了有优越的生态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健康的经济繁荣以及独具魅力的城市景观等等之外,很有必要加上居高的幸福指数这一居民的主观感受。
同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国人霍华德的名著《明日的花园城市》给我们什么样的启迪?!美国“精明增长”的理论与实践,对可持续美丽城市的建设有什么样的警示?!这些都是美丽城市发展需要认真考虑的。
王玲玲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休闲学专业博士、教授
这个活动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中,是一项互动性、参与性强,能有效提升美丽中国建设的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活动以“发现城市之美”作为切入和核心,谁参与发现城市之美,会发现怎样的城市之美,这些问题把美丽中国建设的许多事项具象化了,也让“发现城市之美”有了社会各阶层、人群参与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有效体现各阶层人群对城市之美建设和认知的不同声音。其次,这项活动有很好的可持续性和可延展性,可以随着活动的深入,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提升,从而让“发现城市之美”不断呈现新意,带给民众更多的启发、思考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