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旅游浙江

文章导航

江山:留住乡愁的起点

  旅游

  名片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江山市位于浙江西南部、浙闽赣三省交界,境内有浙江省唯一一处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毛泽东祖居地清漾村、戴笠秘宅、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廿八都古镇、海上丝绸之路之陆上通道仙霞古道和国家森林公园浮盖山。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一句充满温情的话语,告诉人们是时候重拾起乡愁。

  什么是乡愁?

  有人说,乡愁是沿着泥瓦飘散的炊烟,是曲折迂回的山路,是祖母手里的粽子,是后院那棵每年都结果的石榴树……归根结底,乡愁来自沉淀着岁月变迁与乡村文化的村庄,是如今走出都市的游人们渴望寻找到的乡村魂。

  哪里是留住乡愁的地方?

  徐霞客三访之地——江山,对于这片朴素而繁华的土地而言,乡愁是远行时妈妈的那碗大陈面,是立于江郎奇峰遥望的千年,是徜徉在廿八都的一米阳光,是拾阶仙霞关聆听到的故事……

  带着那份乡愁走进江山,感受浓墨重彩的文化底蕴,呼吸纯净自然的清新空气,体验古朴安逸的山乡生活,不禁遐思:这片中国幸福乡村的起源之地,不正是乡村旅游的起始点吗?

  文 / 仇欢

在乡村文化里

  “轻轻的在风中翻转,香香的在碗中盘旋,美美的和着我们欢笑,那芳香诱人的大陈面……”歌声在江山的大陈村响起,就是摘得全国村歌大赛金奖的大陈村歌《妈妈的那碗大陈面》。在大陈村,上至耄耋老人,下至总角幼童,都会哼几句村歌。

  这里,徽派民居历经岁月洗礼,散发着历史深沉的韵味;白墙黛瓦,青山环抱,青石板路被无数后人踩踏,昭示着历史车轮的前行。

  体验大陈村的风俗,不得不提这里的“麻糍文化节”。这个沿袭了数百年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十月初十举行,起源于当地民间秋收后庆丰收祭拜天地的仪式。该节日由原先的“老佛节”演化而来,现如今,已变身为内容丰富的村民大舞台,麻糍擂台赛、威风锣鼓、民间坐唱、歌舞表演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吸引着八方来客。

  江山还是“古有尚书、今多骄子”的江南宝地。在这块宝地上,有一个村庄,它就是江南毛氏发源地清漾村。据考证,韶山毛氏是清漾毛氏的后裔,毛泽东系清漾毛氏第56代嫡孙。清漾村有“贵而不富,耕读传家”的美称,毛氏祖宗历代仕宦恪守清正廉洁,“莫把欺心承祖考,要留好样与子孙”,始得人才辈出,绵延昌达,因此清漾古村不仅是毛氏发祥之地,更是浙西古文化研究溯源之处,是新一代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有人说江山的廿八都古镇是“遗落在大山深处的梦”。同属江南,廿八都却有着和乌镇、同里等水乡古镇完全不同的气质。廿八都古镇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衰败于上世纪中叶,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整个古镇保存了很完整、规模大的古建筑民居。极具代表性的36幢民居,11幢公共建筑,沿着山谷间的枫溪铺展,形成了近两公里长的明清古街,其建筑风格集浙式、闽式、赣式、皖式为一体,是一处原汁原味的古建筑博物院。古镇中虽然只有区区几千人口,却繁衍生息着140多种姓氏的居民,交流着13种方言,专家称其“百姓古镇,方言王国”。古镇居民至今守护着祖先遗留下来的对山歌、跳民舞、跑旱船、闹花灯、剪花纸、牵木偶、踩高跷、滑石头等奇特的民间艺术。

  或许是由于地处浙闽赣三省边界,且兴起于驻军、兴盛于商业往来,与大多数血缘同姓聚族而居的村落不同,不同地区的文化在此交融,最终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周边任何地方的“奇特”文化现象,所以有廿八都“文化飞地”之称,无论从镇上居民的口音、习俗、建筑与思想观念等方面来看,都有着独特的文化烙印。

  一条枫溪从古至今,贯穿廿八都古镇,至今镇上居民仍以家门口流过的枫溪水作为日常生活用水,自然、方便,且引以为豪。古镇里街道两边米铺、钱庄、洋货店、药店都依稀仍在,宁心驻足,似乎仍可听到昔日南来北往、熙熙攘攘的富足景象。

  三省通衢的繁华鼎盛——岁月人世变幻万千,廿八都古镇却已修成了不为时光动容的淡定。

  因人文而引无数游人竞折腰的江山,更有无处不在自然的精华,惊起“江山如此多娇”的喟叹。

  “踏平江郎山,夺回神仙笔”,这是作家莫言2003年到江郎山进行文学采风活动时,挥墨写下的豪言壮语。

  江郎山是一个叫人心动神怡的地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留下了奇绝天下的景致。300多米高且裂为三片的丹霞孤峰(“三爿石”)耸立在海拔500米的山地之巅,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依次为郎峰、亚峰、灵峰,是全球迄今已知最高大雄伟的直立红层孤峰和刀劈状的最深巷谷,而亚峰和灵峰之间的深窄陡直峡谷“一线天”,更是游江郎山的精华所在,被称为“中国一线天之最”。连徐霞客都感叹道:“不若此峰特出众于众山之上,自为变幻而各尽其奇也。”

  诗人白居易、辛弃疾、陆游都曾在这里留下诗文,千年古刹开明禅寺、千年学府江郎书院和全国最大的毛泽东手书体“江山如此多娇”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更增添了江郎山的自然与文化相融的气质。

  在江山的最南端还有一座山,在徐霞客的《江山游记》中,被描述为“怪石拿云、飞霞削翠”的神奇之山。

  各种因地壳运动而形成的垒垒巨石,巧夺天工般地堆砌在一起,散落在整个山麓,营造出一处处奇妙的堆石洞群景观,并因山顶有巨石为盖,若浮若动,而得名“浮盖”。浮盖山主峰海拔1250米,有“四怪”:云怪、石怪、洞怪、泉怪。

  除了江郎山、浮盖山的秀丽,游客还可以从江山人的生态观里找到更多景致。江山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旅游,不仅能够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双赢,亦使游客收获更多天然的、绿色的美景。

  江山就是这样一个具有丰富资源的优秀旅游城市,山水生态旅游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和谐统一而浑然一体。

  仙霞岭间的仙霞古道紧扼浙闽赣三省要冲,被称为“东南锁钥、入闽咽喉”。它从仙霞山脉深处迤逦而来,它从汉唐遗风中款款而来,它从挑夫的吆喝声中蜿蜒而来。

  古道北起江山清湖码头,南至福建浦城,熙熙攘攘了1000多年。仙霞古道两旁古林参天、篁竹蔽日,清雅有如公园,唯有刻进石板路的车辙深印和缝隙间的青苔野草,让人一窥历史的痕迹,走上一段,便仿佛穿越上千年,化身为赶考的书生、守关的士卒、行吟的诗人,用脚步把古道踩成历史。那哒哒的马蹄声,至今仍在我们的耳畔回响。

  “人从井底盘旋上,天向关门豁达开”,这是清著名诗人查慎行《度仙霞关题天雨庵壁》中的其中两句,这两句很恰切地写出了仙霞关的岭陡路险,也道出了上了仙霞岭后看到豁然开朗的无边景致。于仙霞关自唐以后到访的众多文人墨客留下的成百上千诗词佳作而言,这不过片鳞只甲而已。仙霞古道上经过的文人墨客,难以计数。如宋大儒朱熹就留下了一首《仙霞岭》,“道出夷山乡思生,霞峰重迭面前迎。岭头云散丹梯耸,步到天衢眼更明。”因此,仙霞关这条千年古道,在宋朝就有“诗歌之路”的美誉,历数百年不衰。又诚如近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在《仙霞纪险》中写道:“五步一转弯,三步一上岭,一面是流泉涡旋的深坑万丈,一面又是鸟飞不到的绝壁千寻。转一个弯,变一番景色;上一个岭,辟一个天地……”

  仙霞古道走过千年,串起的是江山旅游沿线的资源,从古意里创造新意。无论是日暮西垂的傍晚探访大陈古村,还是风和日丽之时登上仙霞关怀古,抑或是撑着雨伞漫步烟雨廿八都,江山之美,江山之韵,溢于言表。

  仿佛有一个穿越了千年的声音“你来,或者不来,江山就在那里,万古锦绣”。


浙江日报 旅游浙江 00008 江山:留住乡愁的起点 2014-10-21 浙江日报2014-10-2100018;浙江日报2014-10-2100017;浙江日报2014-10-2100019;浙江日报2014-10-2100020;浙江日报2014-10-2100026;浙江日报2014-10-2100031;浙江日报2014-10-2100039 2 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