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青春燃烧的岁月

——记德清舍渭村大学生“村官”王斌

  记者 何苏鸣 通讯员 朱华 潘宗敏

  对于德清新市镇舍渭村的村民们来说,王斌是独一无二的。这个1987年出生的大学生“村官”,是啥事都能说得出大概的“万事通”,是给村民调解矛盾纠纷的“小娘舅”,还是村里小微企业的“网络顾问”。

  村民姚根法至今还记得自己冲这个小伙子吼的那一嗓子。那是2008年9月,王斌刚去村里上班的时候。

  “那时村里正搞整治,听说我搭在自家后院的小房子要被拆,就心急火燎去村委会问个究竟。”一进门,迎面碰上的就是王斌,年轻小伙正准备说说为什么乱搭乱建,姚根法劈头盖脸就来了句,“你个小年轻,懂什么啊!书记呢?”

  遇事找老资历的村干部,是村民们的惯性思维,虽然也常感无奈和委屈,王斌倒也不恼,每次遇到有问题要解决或是有矛盾要调解,他都静静地跟在其他村干部后面,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和解决办法,一一记录。平时一有空闲,就自个儿沿着村道挨家挨户“认门”,有空闲就唠唠家常,在干活的就搭个帮手。

  渐渐地,这个嫩小伙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现在我可不敢冲他吼了,有什么事情,他说了后,我们准听。”姚根法告诉记者,今年村里开展“三改一拆”,村里的10多户“一户多宅”,王斌一户户上门做宣传政策、解释疑问,最“难啃”的一户人家,他在门外等了一个多小时,最终户主被他的这份诚意感动,签字同意拆除房屋。

  “走多了,聊多了,村民对我也就多了几分信任,对政策就多了理解和支持,这也让我的许多工作做起来事半功倍。”王斌自豪地说。现在,村民之间有些小摩擦不痛快,都会先想着找王斌评评理,光是去年,他就为村民解决纠纷30余起。

  在农村工作的第3年,越来越红火的电商产业让王斌动了心,他开始尝试在网上帮助村里企业推销产品。如今,村里的两家围巾厂、一家机械厂,在王斌的指引下,用起了网络这个大平台,在阿里巴巴上有了自己的“专卖店”。“其实,老早就听说淘宝卖东西,苦于不懂啊,现在好了,王斌就是我们厂的免费网络顾问。”机械厂负责人闻永才说起王斌都赞不绝口,两家围巾厂的客户量和订单也大幅增加,其中有一家,60%的订单量都通过网络平台咨询下单。

  “我要用知识和青春,去改变农村的面貌。”王斌说,他会在村里干下去,奉献在乡村。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青春燃烧的岁月 2014-10-20 3631649 2 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