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鄞州“食品垃圾处理机”就地消化菜场垃圾

吃进垃圾 吐出“清水”

  本报宁波10月19日电

  记者 陈醉

  通讯员 范奕齐 朱娇娇

  在宁波鄞州区首南街道陈婆渡菜市场忙碌的垃圾清运车,最近失业了,抢它工作的是一台能就地吃尽垃圾的“食品垃圾处理机”。

  早上6时许,陈婆渡菜市场早早开张,李小梅的蔬菜摊上转眼堆起了一大堆残片废叶,她收罗了一下,把废料扔进身后的绿色可回收垃圾桶内,就像其他经营户一样。

  陈婆渡菜市场有120余个摊位,服务周边上万人群,每天产生厨余垃圾300多公斤。

  换作以前,李小梅摊位和全市场的垃圾都要等到第二天凌晨4时,才会有清运车来“接”走,“一到夏天,像鱼肠、肉等垃圾放几个小时就开始发臭,整个市场都有一股怪味道。”

  不过现在干净多了。早市过后,摊位上一有装满的绿色垃圾桶,就会被及时推进菜场东南角的一个小屋子里,不作片刻停留。那儿,一台两米多长、一米多高的方形机器已等候多时,工作人员对垃圾进行初步挑选,骨头、菜叶等有机垃圾便从顶上的盖子处被倒进机器内。4个多小时后,再打开机器盖子,倒进去的垃圾竟然神奇地不见了。

  垃圾去了哪里?

  工作人员搬出一大袋荞麦壳,奥秘就在这里。只见荞麦壳呈现黑褐色,那是因为上面“种”了亿万个分解能力超强的微生物。

  “我们的原理跟填埋场一样,只不过,他们是把垃圾埋在地下,长年累月由微生物分化降解,而我们把这个过程放在机器里加速。”荞麦壳在机器里遇到垃圾,每20分钟搅拌一次,充分与垃圾接触,再加上机器加热,微生物便活跃了起来,快速吃掉垃圾,最终变成一摊水,从机器管道里流出,排到污水管道里。

  “食品垃圾处理机”的生产者宁波德瑾绿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峰说,垃圾吃得干不干净,关键在于微生物种类的配比,光配方试验,他们公司就做了三四年。

  不过,“食品垃圾处理机”在宁波遇到了另一种挑战。宁波餐厨类垃圾很大一部分是送到开诚公司资源化利用,变成工业油脂和沼气。如今白白变成了水流走,有人觉得太浪费。

  负责收运餐厨垃圾的绿环公司算了一笔账,现在,每吨垃圾他们向餐厨企业收取35元的装运费。这点钱其实远远不够付运费。宁波老三区市级财政会给予每吨40到45元的补贴,再加上根据年底考核成绩还有每吨6到10元不等的奖励,这样才能维持费用平衡。

  陈婆渡菜市场离垃圾处理中心较远,运费和处理费是避不开的成本。以前,菜场每天需要花大约150元垃圾运送处理费,这其实远高于回收利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而配备食品垃圾处理机后,日垃圾处理成本仅为50元。

  “一个城市的垃圾处理系统不应该单一化,而应多种方式结合,实现垃圾减量和回收利用。”宁波环保部门的相关人员举了个例子,在上海,有些小区也进行了垃圾就地处理,约可给城市垃圾运输减量30%左右,节约了成本。

  他认为,陈婆渡菜市场的“食品垃圾处理机”,只是小试牛刀,未来,这样的机器可以更多进入有条件的大酒店、社区等,就地解决有机垃圾。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吃进垃圾 吐出“清水” 2014-10-20 浙江日报2014-10-2000011 2 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