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共自行车探索社企共建运营模式
小红车,寻找社区管家
记者 王庆丽 通讯员 韩少英
在杭州,有“小红车”之称的公共自行车为市民出行提供了许多便利,可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租还难”、“报修难”等问题,却给使用者增添了烦恼。为此,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尝试引进社区力量,首个与上城区南星街道紫花埠社区合作的“太和广场1407号社企共建服务点”于今年9月初启用。
社区的加入能否提高杭城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效率?“小红车”与它的新“管家”正在经历怎样的磨合?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探初衷:社企谋双赢
截至今年8月底,杭州共有公共自行车服务点3100多个,投放车辆7.8万辆。据杭州市公共自行车公司总经理助理吴国雄介绍,公司通常每20个服务点配备一名巡检员,客流量特别大的点则有专人值守,但仍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经常有市民反映,希望每个点上都有人值守。考虑到轮休的因素,以每个点安排1.5个人力计算,我们至少需要安排4000多人,企业将不堪重负。另外,现行的这套智能租赁管理系统,在设计之初就是按照‘无人值守,有人管理’的理念来做的。”
吴国雄说,适逢杭州今年提出“把公共自行车服务职能延伸至社区”的思路,公司便开始筹划“社企共建”的新型运营模式,在加大公共自行车管理力度的同时,也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拓展社区就业岗位。
“社企共建”的具体做法,是指由社区安排人员管理公共自行车服务点,而公共自行车公司则以无偿向社区提供服务亭资源作为回报。吴国雄说,以往,杭州的公共自行车服务亭是以每个每年3万元的价格批量租赁给有需要的公司及企业使用。当公司与社区达成合作协议后,等于把这部分租赁权交给了社区,由社区结合自身情况、招募人员进行经营管理。
在紫花埠社区,相关负责人陈建伟表示,由于社区本身没有独立的公共账户,而有应聘意向的多为自身经济条件较差的特殊居民,社区便不再向对方收取这笔租赁费,借此为他们提供一个免费的创业平台。
观效果:还车变容易
13时30分,杭州市民刘小姐骑着公共自行车进入编号为1407的共建服务点,花上一两分钟便完成了停放、刷卡、查询记录等还车程序。
1407号服务点地处钱江新城复兴地区中心,周边商住楼云集,是附近地区客流量最大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以前高峰时还车多少难,等半小时也不一定能等到空位,有时我只好先搁在外面等着被扣钱。”刘小姐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停放在此的公共自行车不仅排列得井然有序,车身及周遭环境也十分整洁。服务亭内,“小红车”的新“管家”、来自紫花埠社区的居民小唐一面经营着自己的小买卖,一面留意着公共自行车的租借情况。
今年28岁的小唐,由于肢体二级残疾,就业一直较为困难。当社区向他提供了这样的创业机会以后,他当即就产生了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上岗培训后,成为第一位“社企共建”的公共自行车管理员。
小唐说,他的工作时间为每天早上9时到晚上6时,目前主要负责1407号服务点的环境卫生、车辆上下架及报修等事宜,同时兼顾附近另两个服务点的日常维护工作。一旦发现车位停满,他就要运用管理员卡将多余的车辆及时移出“下架”;若亭内“无车可租”,则通过电话向相应的管理区域反映情况,由公共自行车公司安排车辆调运。
如今,1407号服务点的租用量从以前的日均63人次提高到了日均80余人次,日均租用量上升30%。
看未来:人员待招募
“凡在本店一次性购买20元以上(者),均可获得1元抵价券一张!”记者看到,在1407号服务亭下方,小唐用彩笔书写的一张促销海报很是抢眼。服务亭里不仅销售饮料、零食以及雨具、红包等日用小商品,同时还出售多款日本动漫玩偶,作为其淘宝网店的线下平台。
小唐说,别看眼下服务亭经营得有声有色,刚开张时一连几天没有一桩生意。为此,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帮助他对服务亭进行了重新包装,并提供冰箱等设备,社区工作人员也提出了多种经营思路。“十一”长假过后,小唐在窗口增设了以多肉植物为主的小盆栽,深受附近白领青睐。接下来,他还打算与亲戚合作经营早点,“现在越做越有信心,可拓展的业务空间还有很多。”
陈建伟坦言,招募小唐这样的管理员,过程并不顺利。虽然社区免除了3万元的租赁费,但是许多居民认为还不够,要求额外的管理员工资。初步商谈下来,仅当时失业在家的小唐一人同意上岗。据悉,紫花埠社区范围内共有15个服务点,原定需要两名管理人员,如今社区还要与其他居民接洽,继续为“小红车”寻找新“管家”。
另据吴国雄透露,公司已经编织出一张主城区的社区网,与100多个社区取得联系,目前已进入意向征求阶段,有不少社区主动寻求合作。他们期待有更多的社区(街道)参与到共建项目中来,共同摸索合作经验,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实现这种“社企共建”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