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代表”的为民本色
——记宁海岔路镇武装部副部长祝多旭
本报记者 何苏鸣
县委报道组 陈云松 通讯员 徐旭松
跟着宁海岔路镇武装部副部长祝多旭在白溪村走一遭,绝对是件舒心事——来来往往的村民,总会慢下脚步,热络地和他打个招呼,唠唠家常,即便只是喊一声“祝部长”,也是眉眼带笑,自然得如同一家人。
这个理小平头、皮肤黝黑的年轻人,看上去其貌不扬,联村也只两年多点,却早已被村民们当作是村里的一份子。
勤学苦干农事通
奉化人傅京发可能到现在还没意识到,祝多旭来白溪村碰到的第一个“下马威”,是他给的。
那是2012年9月的一天。到处寻找土地准备种植铁皮石斛的傅京发,碰到刚开始负责联系白溪村的祝多旭。听说是镇上来的干部,傅京发就上去拉着他问开了:“村里的土地适不适合种铁皮石斛?有什么优惠政策?”
没有当面得到答案的老傅倒是没往心里去,可当兵出身的祝多旭暗自下了决心:做农村工作,得先把这些知识补上去。中国农科院组织的农业科技网上教学,他一堂课不落;县里的联村技能培训、岗位业务大练兵、乡镇干部“半月谈”等活动,也都积极报名参加。他甚至利用空闲时间,把涉及农村农民利益的拆迁补偿、医保社保、涉农补贴、土地承包等政策法规,整理成《“三农”政策法规摘要》,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翻翻。
不仅如此,祝多旭还利用空闲时间,走遍了村里每户家庭、每个角落,光联村日记就记了10多本。3个自然村的基本概况和发展现状,每户家庭有几口人、叫什么名字和主要经济来源等都了如指掌。全村28户低保户、86户军人家庭、30多位空巢老人的困难,他摸得清清楚楚。哪家有什么困难、邻里有什么矛盾纠纷,他也都心中有数。
“现在,他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啦!”白溪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强忍不住这样调侃。
力促和谐助发展
“组织指派我联系白溪村,是对我的最大信任。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白溪村改变面貌,帮老百姓改善生活。”祝多旭的联村日记上有这么一段话,过去的两年多,这一直都是他的座右铭。
90岁高龄的村民王成彬曾担任过副乡长,这些年亲人相继过世,生活无依无靠又体弱多病,多次上访要求享受有关生活待遇和经济补贴。了解到老人的困难后,祝多旭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协调镇民政办为其办理了每月200元的困难补助,老人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没有小祝,我现在还真不知道是什么光景。”说起祝多旭,村里的养猪专业户王军更是满怀感激。前几年,由于缺少经验,他养猪连年亏损。祝多旭主动上门,拉着他到跃龙街道养猪行业协会讨教,还请了镇里一家牧业公司的技术员手把手传授饲养秘诀,结果当年就转亏为盈。
帮村民解困,推动农村发展。祝多旭联系白溪村后,重新修订了新农村发展“五年规划”,绘制出推进村委会全面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和农村党建“三图三表”。他邀请上级领导、相关专家多次到白溪村实地考察,现场研究论证,解决具体问题,还三番五次地跑市县相关职能部门,争取资金支持。这两年,白溪村环村道路、旧村改造、文化广场、综合大楼、污水治理等惠民工程相继开工或完成,大家都说,白溪村大变样了。
是父亲更是军人
记者见到祝多旭时,他的外套领口上,贴了一张小熊的粘纸。那是4岁的女儿诺诺,在他早上临出门前悄悄贴上去的,“我不能陪爸爸上班,小熊帮我陪。”
说起妻女,做事雷厉风行的祝多旭瞬间变得柔和起来,言语中满是歉意。2009年,刚到岔路镇工作时,他动员妻子辞去农信社的工作,举家从县城搬到了镇上。之后,女儿出生,妻子更是担起了所有的家务事,“虽然她什么都不说,可我知道我亏欠她很多。”
2012年台风“海葵”重创岔路,祝多旭带领民兵应急分队一直冲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在他得知冠峰村群众被困3天3夜的消息时,也接到了妻子的电话:女儿高烧40℃急需住院,可家门口被洪水淹没,叫他赶快回家帮忙。结果,他把家事托付给朋友,自己带领民兵应急分队火速赶赴冠峰村,冒着随时可能遭遇泥石流的危险,连夜打通道路,把生活急需品送到了百姓手中,并把60多名受困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部队培养了我,关键时刻冲上去,这是军人应该做的。”祝多旭告诉记者,高中毕业后,他应征入伍来到新疆,荒凉的戈壁滩留下了他的青春岁月,也磨砺了他坚毅醇厚的性格。
在岔路镇,祝多旭就是一个活的征兵广告,而每一个军人的背后,也都有着祝多旭默默的付出。
刚入伍不到一年的胡军钰得知母亲身体不好,一心想回家看望母亲。祝多旭安慰胡军钰安心当兵,自己则掏钱买药和营养品,到小胡家看望他母亲,年底又为他家争取了一笔补助金;
葛海涛退伍后一直赋闲在家,祝多旭知道后就帮他制作个人简历,正在到处奔走帮忙推荐……
“我是老百姓身边的‘军代表’,群众信任军队,才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我们的队伍里来。”在祝多旭对自己的定位里,他永远是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