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新闻时评

长兴转型:最艰辛那一幕挺过来了

  三年多点时间,水泥、粉体、印染、造纸、耐火砖、工业炉产业,都得到了基本的转型升级。原先天上飘浮的、水中流淌的、土里蕴含的污染得到整治,生态问题多多的长兴,成为今天生态文明建设先进示范县。

  说是形成一个模式,或走出一条道路,不太符合习惯语境。但说长兴经济转型,走出一条新路径,提供一个新样本,一点也不为过。长兴的经济转型,堪称一场突围,具有标本和经典的意义。

长兴转型:最艰辛那一幕挺过来了

  在工业化进程中,如果说过去的几十年常态是高速发展,那么接下来几十年的新常态是转型升级。高速发展的工业化,让中国经济实力迅速接近发达国家;转型升级的工业化,会让中国真正迈进发达国家行列。

  县域经济在转型中起到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记者曾经深度走访调查过几十个县市区,长兴县可以说是一个经济转型带有标本意义的典型。其艰辛之难度,其悲壮之程度,其变化之深度,确实是少见的,是一个值得解读的经典样本。

  曾几何时,长兴因为有个大煤矿,矿灯需要蓄电池,蓄电池企业遍地开花,最多时达几百家。由于多为手工业作坊,污染治理水平低下,铅重金属对空气、土壤、河水污染严重,造成群体性事件。经过几次整治,至2011年仍有65家。“大限”这一天终于来了。随着“环保风暴”的到来,所有蓄电池企业在一个晚上全部停产整治。一个产业进入生死瞬间。这可是几百亿元产值、几十亿元资产、十几万员工的一个产业。

  曾几何时,长兴石灰石资源丰富,自然带动了一个粉体产业的兴起,最多时曾有500多家从事粉体生产企业。石头粉末随风吹动飞扬,对环境污染严重程度可想而知。再也无法容忍下去了,同一个时间,又一个一律停产整治的产业。

  曾几何时,长兴就地取材,纺织、水泥、耐火砖、电炉产业一一逐步兴起,可以说清一色的环境污染和高能耗产业。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升级双重倒逼之下,退无可退,全集聚在近些年中挨个儿进行整治。

  差不多是整个县的产业了。如此之多之全的产业,集聚在一个短时间内进行调整,又是在一个强硬政策逼迫下限时调整。这种调整之广、之急、之烈,在全省是少见的。用生死一瞬间来表述那一幕一点不过分。其艰辛和悲壮之程度,一路走来的官员和企业家,回想那一段历程仍唏嘘不已。若稍有不慎,或转型遭遇挫折,不仅企业完了,整个经济完了,民生也完了。那是大倒退,是千古罪人,是无法挽回的。

  这一幕掀过去了,这一关挺过来了。当地一位主要领导充满感叹的话语,让记者对艰辛、悲壮和喜悦的情感历程深深理解,让记者对所有经历的官员、企业家和职工深为叹服。

  三年多点时间,新能源产业替代了蓄电池产业,产值数百亿的天能、超威两大集团脱颖而出。九家产值超亿元的粉体企业替代了众多低小散企业,他们像生产面粉一样生产石粉。水泥、粉体、印染、造纸、耐火砖、工业炉产业,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打,从环保角度都得到了基本的转型升级。原先天上飘浮的、水中流淌的、土里蕴含的污染得到整治,生态问题多多的长兴,成为今天生态文明建设先进示范县。

  长兴的经济转型,堪称一场突围。差不多是一个县的产业,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并带有强制性的整治,这种转型突围,不是艰辛两个字可以形容的,大有壮士断腕的悲壮色彩。因为如此,长兴经济转型才具有标本和经典的意义。

  如此力度和急速的转型,发展速度仍一直保持在8%之上,工业多年傲居湖州全市第一。长兴这个曾经的农业大县,经济总量比不上余杭、鄞州,生态环境比不过丽水、衢州,但变化之大绝对不会有丝毫逊色。特别是经济转型,说是形成一个模式,或走出一条道路,不太符合习惯语境。但说长兴经济转型,走出一条新路径,提供一个新样本,一点也不为过。

  解读长兴转型样本,再去反思曾经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没有意义,若再去埋怨和指责曾经发展的那些产业,更不是科学态度。哪个工业化国家发展之初,不是带着血和泪?不是付出巨大代价?我们是在一个贫困落后时代,以农民企业家为主体的工业化发展,就地取材发展工业,放进篮子都是菜,先发展起来再说,是工业化初期真实的写照。付出一点代价,走些弯路,在所难免。重要的是,发展到一定阶段,要知道拐弯,要把这个弯拐过来。转型升级,就是拐这个弯。长兴主政者和企业家深谙此理,在合适时间,用勇气和智慧把最艰难这个弯初步拐了过来。企业得到了新生,企业家得到了成长,整个长兴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果说发展是硬道理,转型也是硬道理,是发展一次新的选择。

  转型升级,工业化进程中无法逾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贯穿工业化中后期一个漫长阶段的新常态。浙江正处在这个重要阶段,适应新常态要做的事很多,但转型升级无疑是最重要的事。长兴经济转型,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拐了第一个弯。长兴离一个好的经济结构,路漫漫其修远兮,还将上下而求索。

  长兴企业家已经成长和成熟起来。他们已经完成“泥腿子”农民到草创企业家,再到具有国际眼光和专业水平企业家的转变。他们的企业更是完成了从手工业作坊到初具规模的工厂,再到从事新兴产业的现代企业的转变。这次工业化第一个大拐弯,是一次质的飞跃,企业得到转型升级,企业家得到成长成熟。他们是工业化的主体,是转型升级的主体。他们会寻找创新的新思想、创业的新激情、市场的新商机、企业的新业态、社会的新财富,去适应新常态。他们将会把转型升级进行到底,会把一个好的工业结构创造奉献给长兴。

  长兴主政者是清醒的。他们以百战不殆的坚定勇气,闯过了工业经济转型的第一关,他们还将大手笔做大、做长、做强、做透新能源整个产业链,够长兴几代人发展的充满希望的新兴产业。多少年后,一个新能源电池城,一个新能源汽车城,一个绿色能源城的形成、成长和崛起,就是长兴工业化完成之时,就是长兴繁荣鼎盛之日。

  长兴主政者是有大智慧的。他们不会仅仅满足于工业结构的转型,他们已经把目光放在整个经济结构转型这盘大棋上。他们抓住环太湖最后一块34公里尚未完全开发的宝地资源,抓住两大块都在5000亩以上的风景绝佳的湿地,抓住发展势头正旺的乡村旅游,重重布下旅游服务业这步在未来长兴发展中将起决定性作用的棋。他们还在走一步意境更加长远的棋,抓住长兴农民人均耕地有1.33亩这个优势,抓住长兴居长三角多个大都市周边的地理优势,抓住当地农民多年来创业效益农业的市场优势,努力提高创业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主体比例。这是一个更大空间的经济转型,一个意境更加深远的经济转型。

  长兴经济转型,展示了浙江一个县域经济的转型。通过这个窗口看进去,转型中的浙江,蓄势中的浙江,未来奔跑会更快,任何对浙江经济发展信心不足的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两美”浙江肯定会实现。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3 长兴转型:最艰辛那一幕挺过来了 2014-10-15 浙江日报2014-10-1500013;3652367 2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