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政府买单,海宁公办小学有托管服务

护孩子平安 让家长放心

  记者 丁谨之 通讯员 李迪刚

  孩子放学后去哪儿,是社会管理的一大难题。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晚托机构,除了价格昂贵,还缺乏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教育效果欠佳,也存在安全隐患。今年,海宁市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小学内,开展放学后1小时的“托管”服务,所需经费由政府买单。

  课程多样可点单

  下午3时25分,海宁市硖石小学的放学铃刚刚响起。孩子们就有说有笑地来到特色教室,开始晚托班的课程。美术教室里,一张张卡通漫画、线描画在笔下成形;竹笛班中,一支支曲子悦耳动听;羽毛球场、乒乓球台边,身影跃动、汗水挥洒。

  随着今年海宁市32所公立小学统一开展托管服务,在当地公立小学相关职能科室、家长委员会代表的共同谋划下,一张张丰富多彩的“放学后1小时”菜单火热出炉。

  硖石小学二(1)班的赵语恬高兴地告诉记者,她报了线描画和扬琴两个文艺社团,每周活动两次。

  晚托班不是学科辅导班,而是小学生们培养文体兴趣、发挥个人特长的新天地。丁桥小学组建了声乐、乒乓球等9个兴趣小组,海宁市实验小学组建了科技创新、铜管乐等16个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周王庙小学组建了篮球、二胡等10个兴趣小组,双山学校组建了象棋、十字绣等16个兴趣小组。斜桥镇中心小学还请来老艺人传授扎花灯、做皮影的技艺,腰鼓、剪纸这些传统艺术纷纷走进校园。按个人兴趣选读,孩子们可以结识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

  放心晚托齐称赞

  下午4时半,陈先生不紧不慢地来到校门口。这时,儿子陈晓翀也正好结束了晚托班,抱着篮球兴冲冲地迎了出来。

  “晚托班帮了我的大忙。”陈先生称赞道。近日,黄湾小学针对免费晚托班服务,面向120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有118名家长给出了满意的答复。

  免费晚托班也赢得了孩子们的叫好声。“回家也是一个人,还不如多在学校留一会儿,跟好朋友们一起画画呢!”硖石小学4(2)班的盛俞彤有些乐不思蜀。晚托班开班时,海宁市实验小学仅有900名学生报名,但在一个月后增加到近1400人。如今,在海宁市的公办小学中,已有90%以上的学生参加晚托班,学校共组建托管班1316个。

  学校还尽力满足孩子们的特殊需求。行知小学有300多名参与托管的新居民子女学生,需乘坐公交车回家。学校主动与公交公司协商,安排运力,保障学生安全乘车。为照顾部分家长下班特别晚的学生,校方还特别设立托管延长班。

  社会力量共参与

  海宁在全市推广免费晚托班,尚属省内首次。“学生课业要减负,不能把学校和社会的责任也减掉。”海宁市教育局副局长金新宇说,为推出这项惠民之举,政府每年投入达300余万元。

  不可忽视的是,教师的付出增加了。以硖石小学为例,老师的下班时间虽未延长,但原本可用来备课、批改作业的1小时用于晚托班,这意味着老师们需要占用个人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

  金新宇坦言,晚托班开班后,老师们毫无怨言地站上讲台,如果没有他们的配合,晚托班很难开办。

  部分社会热心人士、志愿者和有条件的家长也积极参与晚托班的管理和教学。市实验小学外聘了10余名教练指导乒乓球、轮滑和民乐。

  据统计,参与晚托班教师为2458人,聘请校外人员仅为35人。“校外人员的比例过少,师资力量有待充实。”在金新宇的下一步计划中,晚托班的科目还将增加。免费晚托班,是学校主动承担学生放学后看护责任的积极表态,但教育更应回归其公益属性。“教育不单是学校的责任,希望家庭和社会也能积极参与。”金新宇说。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护孩子平安 让家长放心 2014-10-15 3646195 2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