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人文

最设计,邀你共“醉”

  本报杭州10月14日讯

  通讯员 蒋欣如 金晓依

  记者 吴孟婕

  今天上午,在杭州白马湖创意城B馆3楼10000平方米的最设计·中国美术学院馆独立展区采访,耳边被一片“最”声包围:“最设计Design Design,意即设计中的设计、出类拔萃的设计,是对设计在生活中意义的强调。”说话的是本次大展的总策展人之一、中国美院副院长宋建明。

  “城乡营造‘最家园’, 回归了每个中国人的原点——‘乡礼乡亲’,展示了浙江省11个农村文化礼堂试点的创意设计成果。”该展区策展人、建筑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凯生说,“伴随许江艺术展在北京国家博物馆的热潮,我们会带来由许江亲笔签名的‘生如夏花’和‘绿花源’纪念收藏版长条盘,每款15套,这也是许院长第一次对外进行艺术衍生品限量签售。”相邻的敦品创造“最品牌”展区,中国美院2011协同创新中心敦品项目部主任吴碧波正对着摄像机镜头展示着手中的宝贝:“至于价格,暂时保密。”

  在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过程中,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面临着社会需求全新的挑战。建校86周年的中国美术学院,应以一种怎样的态度面对新的时代?作为最早实施设计学教育的高等学府,中国美术学院一直在探索将设计与社会发展深入结合的方式——以东方设计学精神为引导,彰显典雅、诗性、质朴、创新的风貌,中国美术学院的文创设计团队展现艺术、科技、经济和产业协同创新的社会实验,以实务来推动浙江智造的文创品质,优化当下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2007年,中国美院与杭州市政府共同发起了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至今已成功举办7届。但这一次,有些不同——“以往做展览,我们提出方案后,剩下的就是设计公司、工程队进场了;‘最设计’除了工程系统采用协作的形式,其余所有布展内容也都由美院师生共同完成。今天距离展会开幕还有两天,你们看,几乎所有的策展人都在一线当‘工头’,监督展区布置的每一个细节,可以算得上是‘最现场’。”宋建明说。

  除了刚才提到的“最家园”和“最品牌”,还有产品研发“最生活”、名师集群“最引领”、设计大赛“最实验”、新锐设计“最活力”、 文创设计“最风暴”论坛、艺术设计“最工坊”体验区共“六区一坛一工坊”,集体呈现国美设计力量,其中不少已在国内外设计大赛和浙江、全国美展上得了奖。比如一个月前在世界三大电子展之一的柏林国际消费品电子展上被赞“来自中国最好声音”的LTD design新款耳机;能让人想像未来的智能厨房——照明感应开启,烤箱主动预热,空调自动调节在25摄氏度,光洁的操作台下隐藏着水龙头、切菜台,使用完毕后自动回复原状。

  沿着右侧区块走一圈,欣赏完吴海燕、刘正、王雪青等名师的艺术设计后,紧接着跳入眼帘的是新锐设计师充满活力的作品。此时此刻,你心中创意的小火苗是否也被点燃?马上去工坊体验区一试身手吧!创意手绘T恤、扎染体验与产品设计、艺术明信片设计制作、纸塑设计体验、陶艺体验……

  当回艺术家,听起来也是“醉”了。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6 最设计,邀你共“醉” 2014-10-15 3654780 2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