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今日温州·社会

瓯越砺剑“一线指挥部”

温州预备役团构建并常态发挥预建党委组织功能纪实

  通讯员 姜国忠 郑红福 赵成功

  初秋瓯江畔,昼夜练兵忙。9月26日至28日,温州预备役团实兵实装快速动员暨支援防卫作战“一个过程”演练连贯实施,高潮迭起。28日下午3时半,在全团转服现役誓师大会上,随着温州市常务副市长兼该团第一政委陈作荣的一声令下,部队兵分多路纵队,迅速奔向各目标点。笔者全程参演,发现从接收预先号令开始,到部队誓师开进行动,关键时刻都有该团预建党委坚强的组织支撑。

  寓军于民更需坚强组织

  温州预备役团党委是引领一大批瓯越精英践行强军兴团的“一线指挥部”。预备役部队“藏兵于民”,大部分兵员来自驻地党政机关领导和企事业生产骨干,如何使预备役“主体”发挥作用,使现役和预备役两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始终是该团党委“一班人”不断实践和升级思考的现实课题。

  1998年,根据预备役部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令,原第31集团军274团转隶改编为温州预备役团,从泉州驻防转战温州开辟新阵地。军地党委合力抓建有依据、有标准、有责任,时任温州市委书记、市长曾双双带领10多个部委办局,两次赴预备役团现场办公。仅用一年时间,就推动该团在温州4江(瓯江、鳌江、飞云江、楠溪江)两岸编成数千人队伍,建成包括团部等30余个队部,并军地联手首次组织团规模的“三全四实”快速动员演练,打出了“瓯江劲旅”的品牌。

  十多年来,凭着对军队军装的朴素感情和投身国防事业的无限忠诚,一茬茬“预备役建设人”自觉参建抓建,助力党管武装落地生根,部队全面建设不断加强,17个大项军事活动催生部队“两个能力”逐年提升。然而,由于没有硬性法规制约,解决预备役部队“组训集中难、经费保障难等“五难”,更多靠的是军地协调和感情深浅,对少数预备役官兵“召之不能来”、“来之当看客”,应急性军事行动“保障无着落”、“演训无场地”等问题,始终是该团党委的卡喉鱼刺。

  2012年初,由团第一书记主持的党委扩大会上,现役和预任团领导形成高度共识,认为当前预备役部队建设已从“建队部、求生存”过渡到“谋转型、求创优”的阶段。一味凭感情抓建设不靠谱,单纯凭一方力量搞协调太低效。必须从加强“预建党委”入手,发挥军地双重组织合力优势和抓建强势,促使预任团领导在部队兼职“有名有实、预任胜任”,与现役官兵不仅要坐到一起,更要想到一起、干在一处,才能共同破解各项建设难题,走出团队发展低层次徘徊的局面。

  预建党委重在实建实抓

  “发展有了共识,攻关就有了方向。”加强和发挥“预建党委”组织功能,成了该团推进新一轮建设发展的第一道题。

  “预建党委”由现役和预备役军官党委委员共同参政议政,地方1名常委担任第一书记,是预备役部队“以现役为骨干、预备役为主体”特殊编制体制下的特有组织模式,也是其践行“党管武装、双重领导”制度不可或缺的法定组织机构。一直以来,虽说预备役部队解决重大问题、破解建设难题,有现役和预备役军官共同协商的组织架构,有“预建党委”双重领导的实质操作,但始终没有进入规范组织操作层面。2011年总政新出台《预备役部队政治工作规定》,明确预备役部队党委成员包括现役和预备役军官,但如何增补预备役军官党内任职,实质性构建和发挥预建党委组织功能,需要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细化操作,形成制度。

  “落实规定也是一种创新。”温州素来“敢为人先”,按照师赋予试点任务,该团决定“吃第一个螃蟹”。在征求多方意见,报请上级党委批复的基础上,依法增补若干名副团职预任军官进班子,逐人明确党内职责分工。并随成员行政岗位变化,适时增补党内任职,从组织架构上促使“预建党委”实建实抓,预任军官党委委员有职有责。

  构建“预建党委”是前提,规范议事决策是关键。为了让预备役党委委员知情、知责,该团主动做足“前功”。采取个别征求意见、抄送有关文件、传阅审议事项等方式,使预备役党委委员对团队各阶段任务心中有数,自觉置身部队党委之中,和现役委员一道出谋划策。

  2012年11月6日,在分别送审议题,充分酝酿沟通的基础上,该团首次召开了由现役和预备役党委委员共同参加的“预建党委常委会”。依据军队党委议事规则,会议由党委书记请示第一书记后开始主持会议,说明开法和宣布会议纪律,并提出议题,尔后请常委审议发言。最后由第一书记归纳并作指示。会后形成《会议纪要》,排出常委分工计划表,分送温州市政府和各预任常委“挂号”落实。此次常委会,不仅审定9项议题解决11个难题,还确立了“部队牵头收集准备议题、预任常委轮流保障办会”等制度落实预建党委常委会的基本模式。

  明确党内任职的各预任常委,犹如在部队兼职中找到了履职“靶心”,“宾客”变“主人”,职责意识大大增强。按照预建党委常委会决议,温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兼团副政委施艾珠,及时牵头起草和审定《团贯彻预备役部队政治工作规定的具体措施》,其中特别对预建党委会议制度进行了规范。明确“预建党委会”议题先由“现役班子”初步研究,报第一书记批准后再提交审议,不开“现役班子”能拍板的会、不开无实质意义的务虚会、不开对团队建设没有推动的会,从组织上、制度上、保障上,促使“预建党委常委会制”步入了规范运作轨道。

  融合抓建突显倍增效应

  “把方向、破难题、抓大事”,自规范构建和常态运作预建党委工作机制以来,该团党委犹如注入了强大功力,“一线指挥部”核心领导作用更加突显。在演练场上,温州市财政局局长兼副团长余中平由衷感慨:通过发挥“预建党委”组织功能,现役和预备役两股力量抓建合力更加紧密,多项困扰部队建设的“老大难”迎刃而解,军民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每一名预备役军官每年要为团队干1件以上实事。”前不久,刚刚召开的党委(支部)书记座谈会上,第一书记针对团队在“上半年怎么看、下半年怎么干”中所列出的问题清单,再次发出号召,要求每一名预备役军官兼职履职尽责,进行问题认领,明确责任人、时间表和路线图,“挂号”抓好落实,据此考绩奖惩。同时,还对29名新编预备役军官进行岗前任职双重组织谈话。这些,都是常态运作“预建党委常委会”所带来的新变化。

  据了解,近3年该团形成了重大军事行动专题议训、预备役军官岗位履职考评、双重组织每年联合举办“预备役军官党校培训班”、集中评选和宣传“十大优秀预备役军官”等一系列预建党委工作制度。“预任胜任、常委常抓”,每年落实1次基层调研检查,每季参加1次预建组织活动,每月了解1次团队建设情况,已成了各预备役党委委员记身份、明职责、求作为的自觉行动。同时,他们在着力破解缺训练基地、缺配套装备、缺专业人才等制约战斗力生成“瓶颈”的基础上,还在解决官兵切身利益问题上取得了质的突破。形成了“干部进党校,战士进技校,家属进单位”的良性循环机制,即:协调市委组织部每年有计划安排2至3名现役干部进市委党校学习,协调市人保局安排每名战士学2门以上实用技能,逐人“挂号”协调落实官兵家属进企事业单位就业安置,为营造拴心留人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积跬步,致千里。如今,随着预建党委工作机制的常态运作和实践积淀,该团现役与预任党委常委联手抓建日益紧密,决策解难更为高效。该团领导信心满满地表示:下一步,他们将依靠预建党委“一线指挥部”的组织强势,突出实战化、信息化、集约化,着力锻造部队异域作战和机动快反能力,为铸就“瓯江劲旅”的辉煌阔步前行。


浙江日报 今日温州·社会 00019 瓯越砺剑“一线指挥部” 2014-10-15 浙江日报2014-10-1500013 2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