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今日温州·文化

乐清南怀瑾故居揭牌

  记者 胡 丹 通讯员 朱郁星

  市委报道组 周 铎

  他是一代国学大师,一生丰富的经历以及对国学的深入钻研,让他精通传统诸子百家、诗词歌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是中国传统的儒、释、道3家之学的集大成者。

  他生前造福桑梓,历经艰辛、一手促成金温铁路建成开通,圆了家乡人民的百年铁路梦。

  他毕生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让圣人走下神坛,让大众走近经典,让传统走向普及,晚年还创办太湖大学堂。

  他就是享誉海内外的南怀瑾大师,大众眼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9月26日,位于乐清市翁垟街道地团社区地盐村的南怀瑾故居,经过修葺后重新开放。以此展示一代国学大师的生平、作品和对温州的贡献。故居开放首日,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暨“南园秋高”主题论坛。

  古朴典雅的

  中式故居

  南怀瑾故居开放仪式前,我们忍不住先探访了一番故居。

  南怀瑾故居毗邻中共乐清支部成立旧址长春楼,占地4.29亩,房屋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故居整体呈两层楼中式风格,三面环水,白色围墙围绕建筑,围墙搭配灰色方格窗和灰色瓦片,木质大门搭配褐色梁柱,古色古香,门前匾额书写“南怀瑾故居”。

  迈入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庭院左侧南怀瑾站姿全身铜像。只见南先生手执一本书卷,身体微微前倾,面含微笑,使人顿感如沐春风。

  铜像后的金粟苑是故居的主要建筑之一,里面展示南怀瑾先生的生平经历。从门口进入,首先看到的是悬挂大堂正中间的南老名言:“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周边墙壁悬挂南怀瑾的生平简介和作品出版时间表。这些介绍,无不让每位进入故居的参观者,第一时间了解南老对文化传播所作的贡献。

  穿过金粟苑,顺着楼梯拾级而上前往二楼,一路能看到陈列室、书画室等,分别展出南怀瑾的照片、书著、书法作品、金温铁路修建资料,以及书画界人士为缅怀他所做的书法等物件。

  故居内房间装饰和家具,参考了太湖大学堂和恒南书院的风格,整体古朴典雅,环境幽静自然。

  坚持向民众开放的

  生前意愿

  翁垟街道宣传委员金林勇介绍,故居旧址是南怀瑾从出生到17岁的居住地,只是当时的老房子没有保存下来。“1992年,南怀瑾同意并出资,将老家扩建,取名乐清老幼文康活动中心。中心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成为当地人文娱生活最重要的场所。”

  20多年来,大家早上在这里练拳,晚上到这里跳舞,下雨则进室内看书。这里真正成了村民文化娱乐的“乐园”。

  时间总是到处留下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故居建筑设施逐渐陈旧,外观也失去了往日风采。3年前乐园启动修建,中途因南怀瑾去世改名为南怀瑾故居。

  “瓦片、绿化、亭台楼阁全部翻新。”当年“乐园”筹建的见证者,如今79岁的叶中华对故居充满感情,“自从这里建成开放,村民们有空就喜欢来这里玩耍,这次重新翻修,不少村民都自愿前来帮忙。”

  走访故居,不难发现这座故居最大特点是,除了个人纪念和静态陈列外,还强调了公众属性和动态文化传承。让故居更注重融入本地居民生活,这也是南怀瑾生前的意愿。这次故居修葺一新,仍保留了南老为村民服务的理念。除了修整过的庭院更适合大众活动外,故居还开辟出视听室,放置投影仪和座椅,供居民听书听鼓词;有专门的阅览室,放置南怀瑾书著、温州本土文化书籍和国学书籍;有书画室让大家展示个人才艺。故居还注重开展传统文化传承,设置会议室,为今后举办国学交流活动、儿童启蒙教育提供场所。当天举行的“南园秋高”文化主题论坛,正是这种尝试的体现。

  一代大师爱“修路”

  揭牌仪式上,伴随着悠悠古音,学子朗诵了南怀瑾先生的《故园书》,将南老对故乡的深切情谊,以及他对金温铁路建设呕心沥血的往事娓娓道来。是南怀瑾先生的积极推动,才促成了金温铁路的建成,圆了温州百年的铁路梦。

  金温铁路是厚积在温州人心头的盼望。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就曾勾勒出东南贯通的大动脉,但此后百年间,温州7次兴建、开工3次、停工3次……宏愿却均因各种原因搁浅。

  上世纪80年代末,当家乡人带着建路期盼找到南老,南老毅然承担起催生金温铁路的重责。“知道温州人需要铁路,我答应说,把铁路修好。修铁路不是为温州,而是为了中国,我希望把中国铁路格局改变。”“金温铁路事,义为国家与桑梓福利,极望有期于成也。”如今,后人们回想南老谈初衷,仍觉往事历历在目,“他说温州人需要铁路,便为家乡修好;而他建金温铁路的另一层深意,是他打破铁路建设运营体制的尝试。”

  在金温铁路修建之时,南老坚持高速铁路、隧道可通过双层货柜、沿线种树等原则。伟大乡贤令人敬佩的地方,在于铁路修成之际他首先就践行“还路于民”,交出股权全身而退。

  通车之后,老人并没有沿着这条铁路回乡。当乡人劝他回来看看,他摆摆手只留下一段诗:“铁路已铺成,心忧意未平。世间须大道,何只羡车行。”

  南老真正的心意是为中国13亿人口修一条大路。2006年的初夏,南怀瑾在太湖大学堂启动的第一日就直抒胸怀:“我想修一条‘人道之路’开始的基地。”太湖大学堂是南老晚年主持创办的教学基地,也是南老多年的理想与筹划,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与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结合,发展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研究。

  如今,大师虽已远去,智慧尚得保存。南师精神感召下,乐清后生学子们成立三禾读书社,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南园秋高”文化主题论坛上,三禾读书社的成员们在读书体会、鸿雁传情、亲历感受、师生情谊等方面,畅谈南师精神,抒发感悟心得,捕捉国学大师的智慧光芒,筹谋弘扬方略。

  三禾读书社学友詹敏微用“立”、“平”、“静”3个字,概括了她读南师著作后的心历路程;谢志强先生给我们详细诠释了美德之本,并以践行“忠、恕”两字而到达“仁”的境界;德力西集团公司执行副总裁胡成虎做了《从南老著作中学智慧》的发言,令人感慨作为中国500强企业的高层领导者,他成功地将南师的智慧运用到人生道路和企业发展之中......

  “南师远去,大德长存,我们要肩负起南师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南生学子早有这样的共识。


浙江日报 今日温州·文化 00020 乐清南怀瑾故居揭牌 2014-10-15 浙江日报2014-10-1500006 2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