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美丽乡村·记录

上溪滩村:

茭白村的华丽转身

  初秋的傍晚,韦春民坐在自家的田埂上,心里难以抑制地激动。邻居韦裕民家的茭白套养甲鱼,刚刚卖出每斤100元的高价。眼前自家的7亩茭白水田,韦春民抛下1000只甲鱼苗。这些天,他总忍不住想,等这些甲鱼都长成了,自己的收成能比去年增多少。

  1年前,和家人谈起要在茭白田里套养甲鱼时,韦春民心里还有点犯怵。去年8月的一天,尚湖镇党委副书记徐伟伟来到上溪滩村告诉大家,想在村里进行一次茭白田套养甲鱼的试验。村支书韦大洪立马通过广播,把这个好消息通知了全村。

  听到广播后,韦春民和村里其他10多位农民立即赶到了村委大楼。

  “春民,村里要养甲鱼了,你要不要先养了试试看?”韦大洪赶紧问到。“做是真想做,你先帮我报个名吧,我回家再问问我老伴儿。”韦春民说。

  对于他的犹豫,韦大洪心知肚明。对于这类混合套养农业,韦春民早就想尝试。15年前,他是全村最早从事香菇栽培的人。10年前,韦春民又率先开始种植茭白。50多岁的韦春民一直是村里敢尝鲜的人。但是近年来,韦春民的“新动作”少了很多。靠种茭白,韦春民一家能有六七万元的收入。尽管韦春民还不满足,但是家人却觉得能有目前的收入已经足够。

  “这些年茭白的价格不是很稳定,如果养点甲鱼,可能可以多赚点!”韦春民回家和老伴儿商量。

  “茭白价格再不稳定,咱们也有那么多年经验了,赚多赚少总能赚。甲鱼谁都没养过,那么多钱砸下去,万一全死在田里了,今年要亏多少钱?”老伴儿一席话,噎得韦春民说不出话来。

  不过,韦春民很快迎来了希望。原来,尚湖镇作为省委宣传部结对帮扶的乡镇,上溪滩村的茭白田套养甲鱼项目,也已经被纳入到帮扶的五年计划中。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户创业的风险,在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每一只甲鱼苗,农户只需要掏30%左右的费用就行。

  “一只甲鱼苗原来要近30元,现在才8.4元,就算失败了,能亏几个钱?”韦大洪拿着补贴政策找到正在纠结的韦春民,“再说,茭白田改造也由财政承担,咱们还会请农机部门的专家,免费指导你们养甲鱼,机会难得啊,春民!”听说有这样的好事,连韦春民的老伴儿都松口了。当下,韦春民就决定进1000只甲鱼苗抛到茭白田里养。

  直至去年12月,全村已有30多户农户要求加入茭白田套养甲鱼试验项目。最终,上溪滩村决定选取50亩茭白田作为试验田。其中,韦春民家就有7亩田入选。

  经过了一轮紧锣密鼓的茭白田改造,今年5月23日,第一批甲鱼苗游进了上溪滩村的50亩茭白田里。韦佩聪在这次试验项目中,分到了5亩的额度。虽然是第一次在茭白田里养甲鱼,韦佩聪却轻车熟路。“茭白的行间距要扩大到15厘米,太密的话甲鱼就养不好咯!”空闲时,他还会跑到附近的茭白田指导别人养甲鱼。

  “佩聪,你也是第一次养甲鱼,你咋懂那么多呢?”村委会主任韦森涛好奇地问。

  “我没事儿干的时候,就爱看央视七套的致富经!”原来,和韦春民一样,韦佩聪也有着一颗创业的雄心。但是以打猎和种茭白为生的他,一直攒不够创业的第一笔资金。因此,他每天都坐在电视机前看农业节目“过干瘾”。如今,在党委政府的帮扶下,韦佩聪终于不用纸上谈兵了。

  创业的路上,当然会遇到些磕绊。甲鱼苗刚放进茭白田一周时,小甲鱼便不断死亡。那段时间,韦春民都不敢到田埂上去转悠。一个下午,就能从水田里捞出十几只已经死亡的小甲鱼。7月7日,尚湖镇专门请来了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坐诊。经过专家的指导,小甲鱼死亡的情况逐渐好转。

  今年8月,杭州一家超市专门来到上溪滩村,以每斤100元的价格,从韦裕民这儿买走了10只甲鱼。这样的前景,让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这甲鱼真没养错,只要养得好,咱们的收入翻一番准没问题。”韦春民高兴地和韦大洪说。

  如今,上溪滩村已经成立了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专门发展新型农业。这不,看到茭白田套养甲鱼有了不错的商业前景,村民们又有了新想法。 9月24日,徐伟伟带着村里15位村民,早上6点多从上溪滩村出发,赶到省农科院对接并学习“茶园养鸡”、“茭田放鸭”两种新型农业模式。

  上溪滩村,这个过去苦苦抱守着茭白产业的小山村,如今正向着技术含量更高、效益更好的立体农业大踏步前进。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记录 00018 茭白村的华丽转身 2014-10-14 浙江日报2014-10-1400008 2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