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美丽乡村·记录

倪董村:

小山村的花田喜事

  同样是茭白田,倪董村因为独特的地理优势,发展出了与上溪滩村完全不同的产业——鲜花。每一个来到倪董村的人,都会对村前成片的钢架大棚印象深刻。大棚里种着精心培育的菊花。

  9月中旬,正是菊花开采的时节。60多岁的韦淑芳正坐在大棚前的空地上,仔细分拣着菊花。韦淑芬经手的菊花,大部分将被出口到日本。老人没想到自己一把年纪,竟然还能参与到“出口生意”中去。

  因为有了这一片花海,过去有些萧条的倪董村如今显得生机勃勃。自省委宣传部帮扶尚湖镇并落实“农民收入三年倍增计划”项目以来,倪董村也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增收致富之路。多年来,这个地势平坦的小山村,一直没有找着自己的发展特色。

  尚湖镇的干部与村两委正为这事儿发愁时,浙江海丰花卉有限公司找上门来了。这是一家以鲜菊花种植为主的企业,生产的鲜菊花直接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从市场份额上看,这家企业在同类企业中,排到了全国第二。这样一家大企业,为什么偏偏看中了倪董村?

  “这里的气候,对于种鲜菊花来说,刚刚好。”浙江海丰花卉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员潘毅说。原来,到了夏季,平原地区的气温逐渐升高,平原地区种出来的菊花,容易出现畸形。而倪董村海拔500多米,平均气温比城区要低4至5摄氏度,而且昼夜温差大,正是菊花生长的理想场所。

  最终,海丰花卉有限公司计划在倪董村建立占地200多亩的花卉基地,还新建设施大棚10万多平方米、贮藏冷库600平方米。

  听说村里要建花卉基地,韦淑芳打心眼里开心。前期土地整理阶段,韦淑芳很干脆地就将自家不到1亩的自留地贡献出来,“这地我们自己种水稻赚不到几个钱,流转给你们,既能收租金,我还能到你们这儿赚工资!”签订流转协议时,韦淑芳对潘毅说。

  花卉基地建起来后,村里的留守老人“洗脚上田”从农民变成了工人。花卉基地最繁忙的时候,要雇四五十人来管理、采摘菊花。韦淑芳过去靠种茶,每年能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现在,采茶季一结束,她又赶到离家不远的花卉基地“打工”,每天能赚80元。

  “咱们现在多赚点钱,等攒够了钱,可得赶紧给儿子在村口盖个三开间的大房子!”结束了一天的忙碌,韦淑芳回到家里,对正在照看孙子的老伴儿王留方说。

  对倪董村的村民们来说,更大的机会来自于花卉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今后,乡亲们可以向我们申请承包花田,等到采摘的时候,我们会按照统一价格统一收购!”看到不少村民对花卉基地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潘毅跟大家交了个底。目前,倪董村与海丰花卉公司已经成立了磐安县绿缘花卉专业合作社。

  今后,倪董村的农户不仅可以到花卉基地打工,还能自己承包花田做老板,把鲜花卖到日本、韩国去。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记录 00018 小山村的花田喜事 2014-10-14 浙江日报2014-10-1400006 2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