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温州70多家民间剧团穿行乡村田野——

草台班子演活市场

  本报温州10月12日电

  通讯员 叶锋 苏宝康 记者 徐齐

  10月12日,第三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在温州隆重开幕。除了来自全国各地优秀越剧团将集中展演外,主办方还特辟了“民间专场”:20场温州民间职业剧团集中展演。

  在“南戏故里”温州,民间戏剧市场非常活跃,几乎“村村都有古戏台”。不少戏剧专家来温考察时,对这一现象叹为观止。目前,温州的民间职业剧团(民营剧团)70多家,从业人员达3500多人,每年演出25000场以上,观众总数超千万人次,戏金总收入超亿元。温州民间剧团缘何具有如此活力?他们是如何运作的?在文化生活多元化的时代,他们的生存现状如何?记者作了一番探究。

  一方热土一方需求

  71岁的胡柳昌是温州市民间职业剧团协会会长,从事戏曲行业已有几十年,忙碌的脚步一刻未停。最近,他一直在配合文化部门为第三届中国越剧节做好相关筹备工作。

  一路走来,角色虽然发生变化,可是胡柳昌对戏剧的热爱始终未变。“温州民间剧团之所以活跃,关键是拥有一块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土壤。” 胡柳昌说。在温州民间,村村有戏台。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或者从政、经商者荣归故里时,都会请剧团来演一出戏,这是温州流传久远的一种风俗。

  一位剧团负责人说,温州乡村群众对戏曲的热情超乎想象。有一次,他所负责的剧团在永嘉桥头镇演出,瑞安梅头的一些老人得知戏讯,竟然坐着公交车赶到桥头镇看演出。更令人感动的是,有些演出地点的头家(牵头人),为了满足观众看戏,甚至派车接送老人,并免费提供中餐。

  剧团到底有多火,从戏金变化上就能看出来。胡柳昌说,上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末期,一个剧团每天演出(两场)的戏金为800至1000元,一位演员每天最高工资为30元。时至今日,一个剧团每天的戏金达到万元以上,龙套演员的每天工资为100多元,一般演员为200元,若是主角,至少400元以上。

  “温州的所有民间剧团皆属自负盈亏。大部分剧团的状况不错,其中好的剧团利润可达20多万元,当然也有个别剧团出现亏空。剧团生存的好与坏,关键在于当家人的管理运作。”胡柳昌说。

  运作机制灵活多样

  温州历来以其灵活的经济运作模式闻名于世。民间剧团也秉承了这一灵活运作机制。

  温州民间剧团的组合形式多样:有夫妻式、家庭式和组合式。由于结构比较灵活,在农村市场的演出中,就显得轻松自如。演出旺季,这些剧团穿梭于大小乡村;演出淡季,演职人员又化整为零,各自回家,从事劳作;待到演出旺季,重新组合出场。

  泰顺县百花越剧团由负责人魏朝金和妻子马月兰一手打造。魏朝金负责剧团日常管理的同时,还要拓展业务,而妻子既当演员又兼顾团内节目编排和演出质量。夫妻俩一里一外,形成合力。

  胡柳昌说,提到家庭式剧团,温州市瓯海区鑫海京剧团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剧团负责人夫妇能登台演出不说,就连家中的儿子、儿媳也能上台演出,唱、念、做、打样样精通。作为剧团主力军,他们还担当起了剧务的职责,演出需要时登台表演,演出空隙时协助放字幕理道具,戏里戏外,一家人抱团奋斗,充分展示了民间剧团特有的凝聚力。

  温州民间剧团演出市场的活跃还离不开一个角色——“经纪人”。目前,温州有30多位民间剧团演出市场经纪人。他们与当地头家(牵头人)沟通推销剧团,在农村演出市场和剧团之间扮演了“红娘”的角色。在这过程中,他们会按比例收取一定的酬金。

  排演新剧保持活力

  温州民间剧团也面临着外地同行的冲击。胡柳昌说,近年来,一些外地剧团将演出的路线延伸到了温州。“温州民间剧团想发展,要学会主动出击寻找市场,还要保证演出团队人员的稳定,更要确保演出剧目的质量。” 胡柳昌说。

  温州平阳红旗京剧团负责人陈先生说:“一个剧团长期只有几个剧本,观众就不爱看了,及时排演新戏是保持剧团生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剧团目前有40多个剧本。我们在演出的过程中,经常利用夜场散场或者早上演出前的空隙排练新剧,先按照剧本对口白,等到熟练之后,再上台排演对唱腔,然后是响排,最后是正规演出。照这样的速度,排一出新剧需半个月到一个多月,这种方式解决了演出与排练之间的矛盾,推进了剧团剧目更新,保证了剧团的吸引力。”

  鹿城戏剧商店负责人霍军政,对于温州民间剧团的发展有着更为直接的感受。2002年,他从天津来到温州开了戏剧道具用品商店,一直坚持到现在。霍军政说:“以前,剧团来买道具,对价格和质量的要求不高,但是随着剧团演出市场的红火,他们对道具的档次要求提高了,这也证明剧团的发展还是不错的。”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草台班子演活市场 2014-10-13 3649880 2 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