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文化

记者感受浙江“五个一工程”颁奖现场——

主旋律唱响中国梦

  本报杭州10月10日讯

  记者 刘慧

  镁光灯下,一页页奖状,似金秋红叶;大舞台上,一尊尊奖怀,似金秋硕果。今天,浙江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大会在杭州举行,全省87部作品荣获浙江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又一个丰收之年!而就在不久前刚刚揭晓的全国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中,浙江作品达到了10部,创下近年来之最。这10部作品和麦家的长篇小说《解密》也同时获得了浙江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

  一部部作品,一串串数字,令人感叹。

  近年来,我省通过省文化精品扶持工程助推各类创作项目100多个,而本届全国和浙江的“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大多来自于省文化精品扶持工程入围项目。同时,在总结青年戏剧人才培养“新松计划”的基础上,还陆续推出青年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新峰计划”、青年作家培养“新荷计划”、青年影视人才培养“新光计划”……浙江不断加大对重大文艺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每年仅省级层面的扶持资金就超过3500万元。此外,像杭州市、宁波市每年用于精品扶持、奖励的经费都超过2000万元,为更好地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提供了有力支撑。

  扶持工程培育出一批优秀的作品——今年,杭州共有20部作品入选省“五个一工程”奖,其中4部作品入选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已连续三届在全国“五个一工程”评选中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其他市县同样也结出了丰硕成果——宁波鄞州今年有3件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衢州则厚积薄发,入选作品数量和质量让人耳目一新。

  好影视

  传递最美正能量

  掌声,从四面八方响起。只为那一部部风格特色显著、技艺不断超越、思想内涵深厚的精品力作,更为领跑全国第一方阵的浙江影视大军。

  站在高高的颁奖台上,这一次,华策影视总经理赵依芳最牛气——电视剧《国家命运》和电影《听风者》两部作品双双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回眸间,《国家命运》牵动每个中国人的心。创造出“两弹一星”民族奇迹的功勋们,在艰难困苦中完成了祖国的殷殷期许。在赵依芳眼里,该剧之所以能在激烈的荧屏竞争中异军突起,是因为用真事、真情、真理打动了观众的心。

  人群里,谁是《听风者》?人头攒动的颁奖现场,根据《暗算》改编的谍战片《听风者》,编导演合力唤醒了麦家笔下那个电波永不消逝的年代,那场“看不见”的战争和那群听风的人。

  电视剧《温州一家人》、《焦裕禄》也是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获奖作品,与《国家命运》一样,这几部电视剧都曾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与全国观众见面,收视率创新高。

  颁奖典礼上,恍惚间,“焦裕禄”从荧屏向我们走来,“我是人民的儿子”、“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掷地有声、历久弥新的格言仍在历史回音壁上激荡。此时此刻,焦裕禄这个让人温暖、令人敬仰、被人热爱的名字又一次走入我们的视野,沉浸在感人的剧情中,与焦裕禄一起感知新时代的脉动与心跳。

  欣喜,不但来自于过硬的作品质量,同样还来自于市场热烈的反响。电影《听风者》《搜索》票房收入双双过亿。荣获省“五个一工程”的11部广播剧,进电台、上网络、走基层,其中有6部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

  动画片《少年师爷》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那个通过自己的力量处处替人排忧解难的少年郎。其实,动画电影并不是浙江影视的传统强项,2004年,浙江影视动画作品产量几乎为零。然而,梦想和想象的力量,在随后的几年里喷薄而出。剧本创作、人才培养、政策扶持——引进培养两手抓的模式逐渐成为原创动画产业发展的灵感源泉。

  好图书

  讴歌最美中国梦

  沿着逶迤崎岖的山路,让我们跟随作家海飞一起回家吧——获得今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小说《回家》讲述了当年在鄞州抗日根据地,伤兵和当地民众一起拿起武器阻击日本侵略者,保家卫国、舍身取义的故事。一群身份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和英雄气概,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记忆里。

  还有这样一帮浙江人,他们永不服输勇往直前。报告文学《行走天下——浙商新形态》就是一部取材于改革开放时期浙江人创新创业的优秀作品。

  “写浙商,这题目太庞大了,简直无法抓住。”好在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袁亚平通过“钱塘江的回响”、“国土上的壮景”、“地球村的影像”三大卷,构成了首部全景式反映浙商的文学作品,展示了浙商和商会在外创业的人生历练。整部作品不乏大起大落、悲喜交集的情节,可谓“行商天下,行善天下”。

  钱利娜的《一个都不放弃》——讲述了发生在7个孩子身上的生命故事。作者在每一章基本设置孩子、校长、老师、父母等四个视角,通过复调叙述的方式来立体化、多角度展现围绕孩子命运的各种故事,挖掘特殊教育老师和家长、孩子身上闪现的人性之美,以真实生动的细节表现孩子们的生存际遇。

  好戏剧

  演绎最美浙江人

  “最美浙江人”有很多,德清嫂、吴棣梅就是其中的最美之一,她们的美德深深打动了成千上万的浙江儿女。

  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越剧《我的娘姨我的娘》、广播剧《你的飞翔我的梦》、《海螺心》、歌曲《同志们》、歌剧《红帮裁缝》与省“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越剧《德清嫂》、歌曲《最美是我家》等塑造的是最美浙江人、颂扬的是最美浙江精神。

  同样是主旋律,越剧《马寅初》演绎的百年人生震撼人心、极富价值,他的精神风骨历久弥新,为后人树立了一座“马老精神”的丰碑。

  同样是主旋律,山清水秀的乡间草台上,没有豪华的灯光,没有华丽的大幕,演员与观众面对面,一部善良、传统、淡定、实实在在、普普通通的道德大戏《德清嫂》却赢得了观众的好口碑——自2012年8月18日在德清县筏头乡东沈村首演以来,《德清嫂》至今已在德清县100多个新建的乡村大舞台,以及周边的学校、厂矿、企业等基层巡演了150余场,观众达15万余人次。

  令人欣喜,越剧《德清嫂》还创新创作和演出模式,杭州越剧院和德清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明星班与草根班分头推进、相得益彰。草根德清嫂方筱青在百场巡演中深深体会到:舞台上的德清嫂,不是那种政治化、高大全的强势女人,她只不过是一个柔弱、传统、淡定、不会仇恨、不喜埋怨、疼儿爱女、甘作牺牲、让人一见就觉得可亲可敬的农家慈母。

  写什么,怎么写,是文艺创作的根本问题。

  正如最美医生吴棣梅的扮演者、全国“梅花奖”得者王滨梅所言“如果我不去偏远海岛体验生活,不见到吴大姐,听不到乡亲们的声声呼唤,难以想象我念出来的台词是个什么样。”无数场的演出,无数次的体验,如今王滨梅真正理解了吴棣梅为何能在海岛上坚守40年——海岛就像她的母亲。

  演好最美人物,传播最美精神。王滨梅告诉大家,再过几天《我的娘姨我的娘》即将赴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65周年——全国“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巡演。


浙江日报 文化 00007 主旋律唱响中国梦 2014-10-11 浙江日报2014-10-1100007 2 2014年10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