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潮生活

国际大奖中的中国作品越来越多

中国设计,迎来时代机遇

  本报记者 李光敏

  “未来是智能化、大数据、云以及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交融的时代,这既是设计面临的挑战,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在日前举办的“回到未来,让设计发声——2015 iF海尔设计奖”典礼上说。

  iF设计奖(简称“iF”)项目经理Frank Zierenberg透露,2014年中国参赛作品获奖率达25%,这是中国设计品质提升的一个客观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证明,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的标志。

  好设计的时代元素

  设计师米奇·考波尔在那本1990年出版的《软件设计宣言》里说:“设计师之所以受人爱戴,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人们想要的某些东西。”

  毫无疑问,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想要的东西也在发生变化。就拿手表来说,它诞生之初的功能需求就是看时间。而当各种技术的发展使得准确定时已经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时,石英表市场陷入了低利润的恶性循环。但有手表厂商率先换了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后,事情发生了变化:手表作为计时工具的地位变得次要,它变成一件时尚配件进入了快速消费品领域,各种时装、印刷设计师开始在手表领域大展拳脚。

  人们最初对物品的需求更多是功能性的,但当功能性得到满足,对美感、环保、便利的需求就会提上日程。

  iF创立于1954年的战后德国,被称为“设计的奥斯卡”。 “iF”大中华区总监李建国直言,61年来“iF”的评审标准也在“与时俱进”,“一些新的产品加入进来,它们共同形成了关于什么是好设计的一些标准,不同年代,好设计的标准也在发生变化。”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2008年“iF”首次设立包装设计奖,产品包装的价值得到认可,即“包装可以诱发我们购买产品的欲望、提升产品价值并可强化品牌形象。包装可体现永续性的概念与使用功能等。包装已不仅仅是包装,其本身即具有相当的价值。”海格绿色包装获得2011年iF包装设计奖,海格集团官网在发布这一信息时,提到了可能的获奖因素,包括“绿色潮流”的理念、简洁的白色印花设计及海格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流程优化的革新性等。

  或许正是一件参赛作品让“iF”在参赛简章里加上了这么一笔。2007年,一个“让蚂蚁无处藏身的盘子”创意获奖。这个设计的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有时候,在冰箱储存食物并不是很方便,像糖、蛋糕还有饼干经常会招来蚂蚁的光顾。这个设计的概念是将水加入到盘子中,以此来抵挡蚂蚁的侵袭。

  新技术助力好设计

  在谈到近年来“iF”评审标准的变化时,李建国尤其强调了新材料的影响。比如一款曾经获奖的想“挤”便“挤”的冰箱,采用了一种可以改变冰箱内部隔板结构和间距的技术,较大物体会撑起较大间距,小物体撑起的间距则较小,这样一来冰箱里食物所占的空间大小完全由自身尺寸决定,极大提高了冰箱内部空间的使用率。

  好的设计总是设计师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时产生,很显然,新技术的运用发挥了关键作用。又如,曾获“iF”设计奖的一款电子食谱,因为采用新的材料和技术,将食谱印在了锅铲上,这极大免去了不会烧菜却又想要下厨的白领们的尴尬——他们不必像曾经那样锅里放了油却忘了下一步该放什么了。

  新技术给设计带来的机遇远不止这么简单。拿最近讨论热烈的3D打印技术来说,它又能给设计带来哪些颠覆性的变革呢?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前院长李超德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了这一点。他认为,3D打印将带来世界性的制造业革命,以前工业产品部件设计完全依赖于生产工艺能否实现,而3D打印机的出现将会颠覆这一设计与生产思路,这使得企业在生产产品部件的时候不再考虑生产工艺问题,任何复杂形状的设计均可以通过3D打印机来实现。它无需机械加工或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物体,从而极大地所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生产率。

  工业设计并不仅仅停留在设计层面,而是贯穿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深刻影响着产品的命运。除了要借助艺术的手段赋予产品优美的且能够机械化生产的外观形态,还要充分考虑人们如何便捷、安全、舒适和愉悦地使用产品。而后者,取决于设计与使用层面的需求是否能够无缝对接,设计师在产品研发、设计之初,就能准确地掌握使用者的需求,成为产品得以成立的先决条件。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类数据的采集变得越来越容易。用户的每一次消费行为都会形成数据被记录在案,进而成为设计师对消费者审美倾向、使用习惯、心理诉求等进行把握的有力参考,使产品的设计定位更为精准,工业设计也就更加接近其实质,即通过产品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云计算、物联网等正对工业设计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例如,手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它正逐渐成为处理各种数据的终端,电视、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等,都可以通过手机操控。许多传统领域正被智慧家居、智慧城市等概念不断颠覆。

  “随着社会的变迁、科技的发展,一些新的标准会产生。接下来,互动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又会衍生出很多标准出来。”李建国说。“iF”评审标准的变化,又何尝不是人们对好设计的要求发生的变化。

  大众设计成为现实

  1991年,一个叫Jay Sorensen的人用餐巾纸包着咖啡纸杯,但太滑没有抓住,滚烫的咖啡洒在了膝盖上。于是,他设计了Java Jacket的咖啡杯套,历经多年沿革变成了我们见到的为了防止外带热饮烫手而设的纸套。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好设计不一定来自设计师。

  互联网时代使得更多普通人来自生活的设计,得以汇集到企业那里。这就是海尔设计师孔智所说的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创意模式的变化。他认为,在传统设计模式下,产品的设计掌握在企业内部设计师的手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用户、设计师、工业链等很多环节聚集在一个平台成为可能,全球用户的需求和建议,无论他是学生、教师还是农民,只要使用互联网,他们的声音都可能被听见,并在产品设计上体现出来。

  很多大企业都启动了自己的创客计划。在长达两年的用户交互中,海尔通过“智慧大爆炸”活动,在全国线上征集内桶清洁方案,期间征集到无数创意,同时邀请了11名携带终极创意的创客到海尔与工程师面对面共同研发交互,最终采纳了“智慧球”清洁方案优先采纳上市。在互联网时代,普通人参与产品设计成为现实。

  在孔智看来,互联网对设计带来的另一大改变是企业和消费者关系的变化。“原来,一个用户买了一台冰箱或者洗衣机,回家以后,除了售后服务,它跟企业的关系基本结束了。现在是,当你买回一台洗衣机后,这个关系才刚刚开始,用户可以把产品使用体验发到网上,企业内部的设计师看到后,会驱动他们的创新。这样一来,用户也间接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去。”

  互联网的全球性也给中国的设计师们带来机遇。他们有更多机会足不出户便能跨国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与世界顶尖级的高手交流。在杨明杰看来,在传统的工业设计领域,中国因为历史原因落后于德国这样的西方国家,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追赶成为可能。


浙江日报 经济·潮生活 00010 中国设计,迎来时代机遇 2014-10-08 3637958 2 2014年10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