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晒盐场 今朝保税港
梅山岛上话沧桑
记者 周松华
通讯员 李一 金旭孟
本报讯 中午时分,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派忙碌,27岁的桥吊司机叶海浩熟练地登上了巨大的红色龙门吊,准备开始装卸作业。
与年轻的叶海浩一样,这片港区处处洋溢着青春活力。自2010年封关以来,短短几年间,梅山保税港区已先后获批成为国内第二个进口罗汉松的特定口岸和我省首个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开通了至韩国、西非、南美等地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30余条,今年1至8月,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9.84万标箱,同比增长46%……
作为土生土长的梅山岛人,亲身参与家乡新一轮的开发建设,叶海浩心中充满了自豪。
梅山岛上一次大规模开发建设,还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1958年初,为建立一个化工原料基地,宁波数千名市级机关干部和各界群众奔赴梅山,筑海塘、建盐场。尽管条件非常艰苦,可他们凭着艰苦奋斗、永争先进的精神,仅用了1年多时间,就在茫茫滩涂上建成了梅山盐场,创造了“梅山速度”,并获得了原国家轻工业部的表彰。但一度名声鹊起之后,梅山岛重归沉寂。村民们守着盐场、农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梅山岛与对岸的春晓镇相距不远,中间只隔了一道海湾,可过去没有连岛大桥,村民往来只能依靠渡船,生活很不方便。更麻烦的是,遇上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岛上的产品运不出,岛外的原料进不来,一道海湾,也阻断了梅山人的致富梦。
交通不便,生活乏味,缺少发展机会,岛上的年轻人纷纷外出闯荡,梅山岛渐渐“空心化”。
2008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梅山保税港区,这里成为继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之后国内第5个保税港区。同年3月28日,梅山大桥正式开工。那一天,闻讯而来的村民站满了海湾两侧堤坝,听着震耳的锣鼓鞭炮声和工程车的轰鸣声,默默许下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
从“三江口时代”走向“东海时代”,梅山岛已成为宁波拥抱大海的桥头堡,登上了开发开放的大舞台。如今的梅山,集保税港区、省级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宁波滨海新城3块牌子于一身,独特的体制机制优势,令其在产业集聚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征程上快步前行。
站上桥吊远眺,码头后方,一座座大型物流仓库整齐排列;海岛中央,村民们搬入了崭新的梅山新社区,拥有全套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幼儿园、新港广场、梅苑宾馆等城市生活服务设施相继建成投用;岛对岸,一大批先进制造、现代商贸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春晓产业区块,工程建设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