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新中国65华诞特别报道

飞天梦无止境

65年,中国航天事业阔步向前

  “是你给了我梦想:慢慢爬上树的顶端,变成一只蝴蝶,飞向太空。”

  这是一个小学生寄给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的信。

  和这位心怀飞天梦想的孩子一样,在中国人眼里,太空已经不再遥远。

  在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回首中国航天的辉煌历程,恰似一场华美的太空舞蹈,越跳越精彩。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仰望星空的民族之一。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远在文字出现之前,中国人就用口耳相传的故事,诉说着对太空的向往。

  我们也在探索。世界上最早的火箭就是我国宋朝人发明的。到了明代,有一位叫万户的航天探索者,进行了人类最早的固体火箭升空试验。后来,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山”。

  遗憾的是,诞生了“人类航天始祖”的中华民族,却未能为近代天文学的发展作出实质性的贡献,也未能成为现代航天事业的先驱。

  只有在新中国,中华民族的太空探索才真正起步。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中央就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果断决定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1964年10月16日,我国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上空闪过一道强烈亮光,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巨大火球转为蘑菇云冲天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

  1970年4月24日,航天事业白手起家的新中国,再次令世界震惊。“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

  现在,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不仅能把不同类型的国产人造卫星送上太空,还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

  当“两弹一星”的成功让所有中国人为之欢欣鼓舞的时候,中国的飞天梦也正在孕育之中,尽管直到20多年后,这个被尘封多年的梦才飞出。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从此,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终于有了自己的专有代号“921”。

  漫漫太空路,悠悠中国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作为航天领域的后来者,中国一步一步把作为中国梦缩影的飞天梦变为现实。

  第一次太空遨游,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次太空授课……10年间,中国航天人跨越了发达国家需要几十年才能走完的路程。

  与此同时,中国人的目光还投向了月球。对我们来说,它不是一颗普通星球,而是一个情感符号。探月不仅是科研活动,更是圆梦之旅。

  2004年“嫦娥工程”正式启动,我国探月活动开始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2007年,嫦娥一号实现绕月飞行;2013年,“玉兔号”月球车实现月面软着陆,展开巡视探测。

  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研制的机器人一定能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

  飞出地球摇篮,我们不愿只做太空过客。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始终坚持和平开发利用太空,造福人类。未来可期的中国空间站,将是人类在太空停泊的一个新港湾。

  天路遥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依然会有艰难险阻。但是,如同一枚强力助推器,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生动体现的航天精神已经加注到了托举中华民族腾飞的巨型火箭上……

  长征、神舟、天宫……就像这些中国特色的名字所寓意的那样,在太空,谁也无法预测中国人的脚步将走多远。


浙江日报 新中国65华诞特别报道 00004 飞天梦无止境 2014-10-05 3628356 2 2014年10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