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一位乐清老渔民的新生活——

国旗伴我向大海

  记者 阮蓓茜 通讯员 周铎

  【核心提示】曾经,生活在乐清湾畔的渔民,世代以打鱼为生。如今,很多“新渔民”更懂海,他们开发的出海打鱼休闲旅游项目,吸引无数游客来过把当回“渔民”的瘾。

  本报乐清10月2日电 今天7时30分,晨光下的乐清湾海面,波光粼粼。海风吹在脸上,温软又带点鱼腥味。

  虹桥镇南岳渔港码头,60岁的渔民罗成眉跳上“浙乐休渔121”渔船,踩着栏杆爬到最高点,一双黝黑大手,细心地把一面全新的五星红旗系在杆子上,“国庆了,得换上新国旗,喜庆!”

  “开船咯!”船老大一声喊,一批观光休闲游客,穿上黄色救生衣,乐呵呵地登上红旗招展的渔船,驶向烟波浩渺的乐清湾海域,开始了一天的渔民体验。

  远处,渔港内船只鳞次栉比,小渔船、客运渡轮和休闲渔船,沿码头四周停得满满当当,一面面五星红旗在船头桅杆上迎风飘扬。

  罗成眉,虹桥镇杏渔村人,和其他400多户渔民一样,世代生活在东海边上,以打鱼为生。高中毕业后,罗成眉开始随着父亲在海上讨生活。那些年,罗成眉习惯了风里来浪里去的生活。从小木船到铁壳船,动力从120P到600P,设备越来越好,收入也越来越高。“我一辈子待在船上,挂上国旗出海成了习惯。”老罗说。

  上世纪90年代,由于捕捞过度、渔业资源衰减等原因,乐清湾里“渔船归来鱼满舱”的场景渐渐不再。1995年,罗成眉和同伴卖掉了渔轮,很多同伴去外地做生意,可他始终不愿离开这片海,在岸边做些水产生意,寻思着找机会重新“下海”。

  前些年,乐清渔业部门组织转产转业的渔民去天津等地考察休闲渔业开发。“打了一辈子鱼,不懂什么旅游,但觉得是个机会,就想试一下。”罗成眉一咬牙,和朋友凑了钱,买了艘渔船,建起厨房、棋牌室,并添置救生、消防等设备,还聘请当年一起出海打鱼的船老大当船长,迈出了经营休闲渔业的第一步。

  这样的转型,既新鲜又充满挑战:当初撒网的双手,要拿起笔,挖空心思想广告词招揽客人;习惯埋头捕鱼的船老大们,开始笑脸迎客,琢磨如何让游客满意……罗成眉不仅适应了“新渔民”生活,还干得有声有色,成立了乐清市东海休闲渔业有限公司,从一艘渔船发展到现在的3艘,还在码头入口竖起了广告牌,写上自己得意的广告词:“到大海玩耍去啰!”

  如今,罗成眉的日程表排得满满的,每天带着游客出海,跟大伙儿分享自己几十年的“讨海经”。吹着海风,撒网捕鱼,一路收获做回渔民特有的愉悦和充实,渔船上,常常满是游客们的欢声笑语。

  更让老罗开心的是,昔日冷清的小渔村因为“渔家乐”的红火,又重新焕发生机,渔民们在这里开起饭店、宾馆,找到了新行当。

  【心愿】希望更多的渔民转型成功,生活更加幸福和快乐。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国旗伴我向大海 2014-10-03 3640365 2 2014年10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