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
张历历
9月23日,联合国气候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这次会议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邀请世界各国领导人及相关方面代表举行的一次论坛性会议,并不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相关谈判的一部分,但却成为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聚集各国领导人最多的一次会议。会议开始前报名参会的有120多个国家领导人。会议开始一天后,增加到140多个国家领导人与会。
这么多国家领导人齐聚联合国参加气候峰会,说明这样几个趋势: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趋严重。随着战后西方国家工业化的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气候变化引起关注。此后几十年,气候变化问题很快扩展成为全球性问题。目前,全球气候反常,平均温度快速上升,带来南北极融化加快、海平面上涨、洪水泛滥、低洼地区被淹等各种自然灾害。有报告预测:到2100年可能有6亿人生活在海平面之下。如果对当前导致气候变化的人类社会因素不加控制,定会使气候变化问题日趋严重,对全人类生活、生存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刻不容缓。冷战结束以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召开过多次全球性国际会议讨论解决,签署过《京都议定书》等文件。由于国际社会关于治理气候变化问题的共识不一致,应对措施不得力,某些国家出尔反尔、坚持利己主义政策,使全球气候的恶化势头未得到根本扭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这样评论:“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决定性问题,己经没有时间可以浪费。如果我们不立即行动起来,将会付出更多代价。”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成为重要外交议程。鉴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广泛性、严峻性、重要性,己经成为21世纪多边外交会议的重要议程。越来越多的各国首脑峰会中在讨论该问题,成为各国政府间关系中经常讨论的重要议题。这次峰会仅仅是2015年在巴黎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之前举行的一次论坛,就吸引了这么多国家领导人与会并发言,充分说明很多国家将该问题视为重要外交议程之一。而且把关于该问题的谈判看成提高国家的国际威望、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舞台。
由于各国人民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治理情况不满,9月21日,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个城市的30多万人举行了“气候游行”,意在呼吁世界各国政府予以重视,加强投入。
从气候变化的谈判与治理历史分析,令人不太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发达国家特别是发达大国未尽到它们应尽到的国际义务。气候变化的现状是由几百年工业发展积累而成,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工业发达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并未注意对气候的破坏。这些国家积累的财富部分建立在对全球气候环境的破坏上。现在对气候变化进行治理,工业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均排在世界前列)理应做出较大贡献。联合国十几年前曾建议发达国家拿出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7%援助发展中国家,但真正做到的发达国家不多。所以,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的治理上应该承担应尽的义务,做出理所应当的贡献。而不是推三阻四,转嫁责任。
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上,中国政府的态度公正客观,积极认真。根据中国环保部9月24日的公布,中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2014年上半年同比全部下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24日在峰会上宣布:“中国将尽快提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碳排放强度要显著下降……努力争取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尽早达到峰值”。中国还承诺把每年提供给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资金支持增加一倍(达600万美元),表明中国政府正在坚定地为减少气候变化的负面因素、为全人类的繁荣与福祉、为保护我们的星球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外交学院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