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安吉赋石村77位外出子女齐聚为父母烧饭

老灶头 又飘香

  本报安吉9月28日电

  记者 聂伟霞 通讯员 陈宣卿

  县委报道组 陈毛应

  红红的灯笼挂起来,欢快的腰鼓敲起来。今天,浙江日报、安吉县委宣传部、孝丰镇共同举办了孝丰镇孝训传播仪式,由此拉开了一场孝之盛宴。

  “为子女,知孝诚;嘘寒暖,常看望……”在孝丰镇孝子公园,千名百姓手捧“孝训”齐声诵读,“孝训”走进千家万户,传遍角角落落。

  “孝训让孝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并生根发芽,鼓励市民用实际行动来诠释践行现代孝文明。”孝丰镇党委书记胡建军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作为传播仪式中最靓活动——“孝之宴”同时在赋石村村民广场热闹开席,该村77位外出子女从昆明、杭州、温州等地陆续赶回,相约在老家为父母做饭,近百位老人分享着子女爱的回馈。

  孝之约

  9月20日,本报报道了赋石村80岁老人邵彩香十年没吃上团圆饭,大儿子莫承高约定9月28日回来为母亲烧饭。一起与父母有约的,还有赋石村77位外出创业的子女。

  今天,邵彩香老人起得特别早,一番梳妆打扮,坐在门口焦急等待着儿子、儿媳回家。“一想到孩子们要回来,高兴地一夜没睡着。”邵彩香擦着有点红肿的眼睛说。

  上午8时,出现在老人眼前的不是儿子媳妇,而是大孙子莫一鸣。“奶奶,我回来了。”莫一鸣快步上前拉住了奶奶的手。“你爸爸、妈妈呢?”老人怔怔地问。看不见儿子、儿媳的身影,老人有点失望。

  此时,莫一鸣的手机响起,是爸爸莫承高打来的电话:“妈妈,对不起,我临时有事,回不来,特意让孙子代我们来尽孝。”

  “没关系,我知道你们生意忙,离不开,你们应该以事业为重。”几句简短的话语,老人就挂了电话,此刻老人眼里已饱含泪水,她知道再不挂电话,伤心的泪水就要涌出来。

  “奶奶,来之前,妈妈特意教我做红烧肉和鱼头,村口已摆好了炉灶,今天我来烧给您尝尝。”听了孙子的话,老人一下子乐呵起来,或许这么多年,老人已习惯了惊喜后的失望。

  孝之宴

  上午9时,砌在村口的大灶呼呼作响,从外地回来的女儿、媳妇、儿子们围上蓝色围裙,在灶头边忙碌起来。洗菜、切肉、卤鸭……来来往往的老人,个个脸上充满幸福的笑容。

  “这口大灶凝聚着全村外出子女对留守老人的孝心。”赋石村党总支书记程品良开心地说,敬老一直是赋石村的优良传统,每逢重阳节,村里为老人送温暖;爱心志愿者在大风大雨下雪的日子为留守老人送关爱;互助组织为老人提供帮助;每年评选好婆媳等等,今年8月,该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再多的关爱,也替代不了子女对父母的一片孝心。”程品良说,之前,关爱老人靠的是村民的自觉行为。能否把“常回家看看,为父母烧顿饭”写入村规民约,从而引起子女对老人的重视,程品良的这一想法很快被村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在重阳节来临之际,他向全村村民发出“回家,为父母烧顿饭”的征集令。短短三天,报名的人数爆棚。

  “由于场地限制,原本参加活动的人数定为100位。想不到报名人数超过300多位。最后只能选择其中170位村民参加,其中70多名是外出创业子女。”村党总支委员杨小兰说,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让老人尝尝子女亲手做的饭。

  孝之行

  “我今天很幸运,是通过‘插队’进来的。”原来,40多岁的村民汪明生和妻子常年在温州创业,岳父岳母年迈身体不好,两位老人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事业,自己默默承受着。今天,村干部杨小兰把名额让给了汪明生,终于让两位老人吃上女儿女婿烧的一顿热乎乎,香喷喷的饭。

  “有了这次活动,我才知道妈妈平常爱吃蹄膀,爸爸喜欢吃麦面。平时我们对父母的关爱太少了。”女儿李秀青把香喷喷的蹄膀夹到妈妈碗里,愧疚的泪水滴落,并数度哽咽。

  上午10时30分,“孝之宴”开始,媳妇敬“孝之茶”,儿子为父母敬上“孝之酒”,父母回赠“孝之糕”。平时再苦、再累、再多的思念被此刻满满的幸福融化。

  活动现场,老人们个个笑开颜。场外,还有许多子女在家行孝为老人烧饭。

  中午时分,23岁的孟振微特意从部队请了探亲假赶回,原本是回来参加“孝之宴”,他还为奶奶和父母排好一份菜单。但妈妈杨小兰临时把自己的名额让了出来。

  孟振微来到了83岁的奶奶家,奶奶正独自在家里烧泡饭,孙子突然回来,老人万分惊喜。“微微,是你吗?”老人两手发抖,抚摸着孙子的脸,转身要给孙子烧好吃的。“奶奶烧的泡饭最好吃,这几天,我来给奶奶烧几顿好吃的。”孟振微说。

  “一餐饭,一份爱。‘回家,为父母烧顿饭’,让熄火多年的老灶头再飘饭菜香,点燃了家的味道,让老人们体会了幸福。今后,我们要把赋石村这种幸福在全镇延续。”孝丰镇镇长翟金坚说。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老灶头 又飘香 2014-09-29 3638844 2 2014年09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