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新常态”下看德清谋划深度转型——

“换挡爬坡”布新局

  本报记者 徐峻 颜伟杰 刘刚 霍建虹

  县委报道组 潘宗敏

  当“新常态”成为一种宏观经济新背景,面对经济增速从高速换挡到中高速的深刻变化,曾经的县域经济强手们,也走到一个重新出发的路口。如何完成这一次的华丽一跃?谁又能再领风骚?

  带着这样的问题,时隔一年后,我们再次来到与杭州“一桥之隔”的德清,看到一派气象不同的发展新景:

  在全国数一数二的地理信息产业园区——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省地理信息数据中心、国遥地块联建产业大楼等十几幢办公楼拔地而起;制造业加快转型的同时,现代服务业项目频频启动,总占地面积1800亩的临杭物流园区13万平方米的库房一期项目已基本完工,1080米长的大型码头作业区也雏形初显;备受肯定的科技成果转化“德清模式”又有新的发展……

  “德清地理位置独特,紧邻大都市且有较大发展空间,根据这个基本定位,我们德清经济发展当前主要是做好深度转型这篇大文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德清县委书记张晓强如是说。

  追逐“第一产业”

  “地理信息产业是做什么的?”“这个产业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会越来越密切。”一边说着,正元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分公司经理王波一边打开电脑,“你看,诸暨给排水项目、玉环雨污水管网普查项目,这些都是全省各地的‘五水共治’项目,都需要地理信息产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在德清企业群中,“正元浙江”是一家年轻的公司,去年刚刚入驻。现在员工已有300多人,大多为大专院校毕业生,去年业务额做到2500多万元,今年预计将达到3000万元。

  “正元浙江”只是快速成长中的德清地理信息产业的一个缩影。作为信息产业的一个分支,德清几年前就瞄准了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着力打造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据统计,建设至今不过短短3年的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已经集聚地理信息产业企业57家,集聚度全国领先,产业园内66幢产业大楼全面开工。今年产值有望达到25亿元,预计2015年产值将超30亿元,成为带动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地理信息产业龙头。

  深度转型,首先要选准产业。对区位优势独特、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德清而言,信息产业就是要全力追逐的第一产业。从地理信息产业到金融后台服务业,再到紧锣密鼓谋划中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德清已经拉开了一幅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布局。

  其中,金融后台服务业的快速成长尤其令人耳目一新。在金融业界,金融后台服务业被喻为“无烟产业”。德清人心里明白,在德清打造金融中心并不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德清在金融业的发展上没有空间和可能。依据德清自身区位和产业基础,金融后台服务业的发展就大有空间,而且具有科技含量高、高级人才密集、吸纳就业量大、区域辐射范围广、产业集聚作用大等明显特点,对德清产业结构升级的价值不言而喻。

  于是,2010年,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后台业务受理中心率先落户德清。目前已有员工280人,日处理业务10万笔。该行还将在德清投入运行业务处理中心、信用卡建档中心和银行卡收单中心三大后台中心。

  基建总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的全国最大的农村金融后台基地也已进入最后装修阶段。该项目建成后,省农信联社的清算、研发、测试、银行卡、客户服务、资金运营、核算等7个中心将落户其中。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金融后台基地频频开建,引来金融延伸产业在德清集聚。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器生产制造商IBM公司也落户德清;微软公司在长三角的唯一布点项目——微软淡竹软件园去年开工建设,项目占地500亩,将为金融后台机构提供强大的软件开发服务。

  盛放的“科技之花”

  一根扁担两个筐,一头挑着发展,一头挑着转型。这根扁担就是“科技创新”。在德清的深度转型路线图中,如果说追逐第一产业——信息产业,是发生于产业结构层面上的悄然嬗变,那么,在微观的企业层面,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在发展中的贡献率,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德清模式”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德清就在全国率先闯出产学研一体化的“德清模式”。眼下,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下,“德清模式”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深化,从“产学研”升级到“政产学研金介用”,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角色愈来愈清晰,市场要素在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中的地位愈来愈彰显,成为德清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有效载体。

  升级的“德清模式”激荡出新的产业空间:一条饮料瓶组装流水线经过改进设备能节约一半人工,一套普通涂装加入特殊配方成为提供火箭卫星涂装的高科技产品,量身定制的工业机器人系统全球独有……在德清县省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产业和科技的互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密切。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都可以在我们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上提出来,科研院校会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结对攻关。”德清县科技局局长徐羚介绍,相比以往科研单位直接拿着成果找企业转化,现在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定项目再研发,更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

  科技企业,起步最关键,德清科技金融“雪中送炭”。2012年10月,德清农商银行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科技支行,成立当天就与德清县的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现场签约。同时,德清县还出台实施了科技企业创业投资(担保)风险基金管理办法,首期注入资本3000万元。

  论文不再睡大觉,成果变成生产力。看着德清日益娴熟流畅的科技成果转化,国内顶尖科研院所纷纷把目光瞄准了德清。

  “我们每年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的新产品就有20个左右。”说起校企合作,浙江欧诗漫集团董事长沈志荣介绍,现在公司的“珍珠白”等拳头产品就是与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同研发的。作为德清县科技型企业代表,“欧诗漫”近3年的销售额年增速都保持在30%以上。

  中科院计算机所则与德清县政府合作,创办了德清工业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这家中科院计算机所在县一级创办的第一家分支机构,近年来根据德清企业的需求一起研发出了10头组合包装秤、自动化晒衣架生产线等10余项技术,并迅速产业化。

  目前,德清已有各类企业研发机构326家,其中省级以上研发中心50余家,“十一五”期间,企业共承担实施国家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0项。生物医药、特色机电、新型建材等产业集群迅速形成,产值已占全县规模企业总产值的75%。

  布好服务业的局

  “普洛斯德清物流产业园项目通过盘活存量已正式签约”、“临杭物流园码头作业区即将动工”、“瀚镪科技新厂区进展顺利,年底竣工搬迁”……在德清近日公布的“大好高”项目进度表中,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引人注目。

  经济发展规律证明,当工业化步入中后期,服务业就将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角”。而经济发展犹如对弈,既要下好当下棋,也要布好未来局,因此,服务业发展必须提前布局。

  德清人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在坚持“换挡爬坡”工业转型的同时,提前布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格局。盘点今年上半年德清县发展成绩单,服务业发展的蓬勃后劲格外引人注目:三产投资比重从去年的36.6%提高到43%。千亿产值的临杭物流园区和多功能港区等一批物流项目加快推进。

  紧邻杭州大都市圈,为德清发展现代服务业创造了绝佳地利。

  以前只能在杭州笕桥租用仓库的华通港航,自从搬入了德清升大物流园区,一下子有了施展拳脚的舞台。目前,已有世界各地2000多种酒类在这里向杭州、上海等地配送。

  定位为华东地区最大的金属物流和杭州城市配送中心的德清临杭物流园,位于德清县雷甸镇南部、09省道以西、申嘉湖高速以北、杭湖锡航道以东的三角地块,水陆交通、接沪融杭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短期来看,临杭物流园可以为相隔不远的德清经济开发区中的天马轴承、中天装饰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原材料,而长远来看,也可以为杭州城区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业转移提供承接空间。”德清升华临杭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信培说。

  大物流呼唤大港口,德清临杭物流园需要进出自如的“大门”。从正在建设的临杭物流园码头规模来看,这又是一个“大手笔”:19个500吨级泊位,1080米长的码头作业区,并配套建设相应的装卸设施、仓库、道路堆场、锚地等。

  临杭物流园设施完善、物流通达,沙钢、上海宝钢及在杭的物流企业也都与其签订了入驻协议,“连风头正劲的阿里巴巴、京东、当当等几大电商巨头也开始与我们接触。”王信培说。

  当然,这些远道而来的巨头看中的不仅仅是德清的物流网络,为现代物流提供仓储、管理解决方案的瀚镪科技,为都市圈信息收集大数据的联通云计算平台等一批配套企业的出现也为德清布局“服务时代”增添了不少筹码。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换挡爬坡”布新局 2014-09-28 3635308 2 2014年09月2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