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我省大力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纪事

  本报记者 方力

  通讯员 杜旭平 孙凌

  截至2014年6月底,我省技能人才总量87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79万人;从2004年的全省技能人才总量343万人到2011年的655万人,用了7年。而仅仅两年半以后,我省技能人才总量就实现了200余万人的增量,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57万人……一组组数据,见证了我省技能人才队伍跨越式发展的轨迹。

  近3年来,我省加强人才强省建设,出政策、给资金、搭平台、创举措、优服务,大力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入快车道。

  自主评价,优化成长环境

  近日,浙江造船有限公司的40名一线操作工人,参加了企业开展的船舶电工(初、中级工)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今年以来,该公司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生产需要,自主开发了评价题库和评价标准,并通过对职工的系统培训,加快一线技能人才的培养。

  员工技能资格等级,企业自己说了算。2012年,我省打破社会化考评“一枝独大”的技能评价模式,率先在全国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化体系建设,探索从职业技能鉴定向职业能力评价转变。

  对于杭州汽轮机厂的员工吴仁灏来说,这样的转变让他获益良多。吴仁灏是企业里的名人,先后主持汽轮机20多项专利技术课题研究,拿过省政府质量一等奖、中国质量协会二等奖,还曾经凭着丰富的经验成功解决产品生产故障,为企业挽回近1亿元的损失。可就是这样一名技能专才,却在理论考试中屡屡折戟,不能晋升为高级技师。2013年,他通过企业直接认定评审,终于拿到了“迟来”的职业证书。

  去年,我省将技能人才评价权限下放到所有符合条件的2047家规模以上企业,去年共评价技能人才15.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万人。今年,我省又率先在全国出台《浙江省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办法》,明确企业技能人才评价的主要内容、工作方式和实现路径,全面推行企业行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

  据悉,未来3年内,我省将每年推动1万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开发200个新职业(工种)标准、题库和100个职业“培训包”。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人才培训,锤炼一技之长

  长期以来,浙江一直饱受这样的困扰:为何一流的生产设备,难以制造出一流产品?

  从省委、省政府到人力社保部门都在思考和探索:只有拥有大批技术娴熟、手艺高超、能够掌控现代化设备的技能人才,才能将优秀的创意和设计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要让浙江每一位劳动者都有免费获得技能培训的机会,让每一位劳动者都有一技之长。

  两年前,我省选送48位顶尖技术工人和技工院校优秀教师到德国,开始为期28天的“技能取经之旅”。在德国,学员们不仅学到了新技术、新方法和特殊材料新工艺,还对德国技术工人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强化施工制度落实的理念有了深刻感悟。

  在每年输送100名一线高技能人才到德国、意大利、美国、新加坡学习的基础上,去年我省还将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请进来”,开展数控加工、模具制造、汽车钣金等6个职业(工种)的高技能人才培训。

  大力开展“十百千”品牌技工院校建设工程,3年内,在全省扶持培养10所技师学院、100个专业、1000名教师;建立面向企业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劳动者及其职业生涯不同阶段需要的职业培训体系……依托“小资源”,开展“大培训”,我省做精做细做深技能培训“大文章”。今年起,我省每年将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500万人、就业技能培训50万人、创业技能培训10万人、高技能人才培训20万人。

  激励先进,蓝领脱颖而出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岛陆联络工程舟山跨海大桥,进入欧洲市场的青年纳米碳锂电池公交车……一系列令浙江自豪、世界瞩目的自主创新成果,背后是千千万万技能人才的辛勤劳动和创造。

  如何奖励这些技能人才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鼓励更多人投入到技术领域?2012年,我省评选首批10名“钱江技能大奖”获得者和50名“浙江省首席技师”,每位钱江技能大奖获得者奖励10万元。

  在一根通上电源的日光灯管上用扎钩和铁丝“扎”出20多个直径约为3毫米的小孔,然后在小孔内穿针引线……温州市建筑工程公司的贺刚,是首批钱江技能大奖获得者中最年轻的一位,却有着一手“在钢筋上绣花”的绝活。

  多年来,贺刚直接参与管理的工程钢筋总用量有4万多吨,他在保证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及合理用材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将钢筋废料率控制在1%以下。可谁能想到,初来浙江时,他对建筑行业一无所知。凭着努力,他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扎”出了无数荣誉。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优秀技能人才,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凭借钻研的韧劲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走在各自领域的前列。

  杰出职工“金锤奖”、“银锤奖”,“首席工人”、“首席技师”,“钱江技能大奖”……如今,我省已逐步建立完善不同梯次的技能人才评选表彰体系。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技能人才养老、失业和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指导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等补充保险,并向生产、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倾斜,用“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文化留人”。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1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2014-09-26 浙江日报2014-09-2600028 2 2014年09月26日 星期五